陳旭巖
??? 那是多年前的事了,許多細節已不甚清晰,但有些感動我終生難忘。一個10多歲的男孩剛剛經歷了母親病故的重創,跟著父親在北京靠賣晚報謀生。有一天,男孩突然病倒,在家堅持了整整一個月,實在扛不住了,才被父親送到醫院。入院時,他父親身上僅有200元錢。這是他們父子進報紙的錢,是謀生的最后一點兒本錢。
??? 很快,我們診斷出男孩患的是重癥,吉蘭-巴雷綜合征,要靠呼吸機才能維持生命。這時,錢成為最大的問題。面對這個我們不愿談卻必須談的問題,不到40歲的父親非常痛苦。最后,他叫來一位老鄉幫忙守著兒子,然后滿面愁容地回老家借錢。三天兩夜后,他帶著1.2萬元錢回來了——他借遍了全村。可就是這三天兩夜,孩子花掉的醫藥費已經遠遠超出了這個數。
??? 兩天后的一個清晨,一輛破三輪車停在了搶救室門口。我走進病房,看到男孩的父親已經收拾好了。“我們已經沒錢治了,謝謝你們的好心!趁孩子還有口氣,我要把他拉回老家。”他像是在自言自語,又像是在跟我告別。在急診科,這樣的事已不是第一次發生。
??? 我站在那兒,看著他把男孩的氣管插管拔出來,看著男孩的氧合從100%降到92%,再降到85%……我的內心在激烈地交戰:救不救?我用右手用力掐著自己的左上臂,卻一點兒都不覺得疼,眼前只有男孩父親的眼淚、男孩的眼淚……
??? 過去了大概30秒,格外漫長的30秒,我小聲說了一句:“插管!”話音未落,啪的一聲,身后馬上遞過來一個喉鏡。原來,護士已在我身后守候多時。她早有準備,就等著我糾結之后的這聲命令。
??? 兩周后,男孩脫離了呼吸機。三周后,順利出院。出院時,父子倆跟醫院簽了一份長達30年的還款協議,每月還200元。即便這樣,他們還是經常還不上。
??? 男孩出院后,經常會在晚上溜到我們分診臺的窗前,扔下兩份當天的晚報,轉身就跑。每次他來,為了他的自尊,我總是假裝沒有看見他。當他轉身飛跑出去時,我就會很享受地看著他的背影。
??? 這時候,我心底最柔軟的部分被觸動了。我做急診醫生近30年,有太多的辛苦、太多的委屈,但和這種無可比擬的幸福體驗相比,那些都不足掛齒。我感謝上蒼給了我如此至真至善的職業,它固有的光芒可以令世間所有名利都黯然失色。所以,我經常問自己:即便中國醫生的職業環境近乎殘酷,我們會輕易放棄最初的夢想嗎?
??? 也許有人會說,你既然被稱作“白衣天使”,你就應該那么做,甚至不能允許男孩的父親把氣管插管拔出來。在此,我可以含著眼淚回答你:這也是我的夢想,我也希望每一次自己都能無所顧忌地選擇去救人。然而,事情沒那么簡單。面對這樣的場景,我們醫生心底那異常激烈的沖突又有多少人能理解?
??? 我只想說,誰都不要站在道德的制高點上簡單評判對錯。當下我們各行各業所呈現出的某些亂象,或許只是社會轉型時的一種必然經歷。在種種沖突、困擾之中,我們都應該相信,絕大多數醫生仍在竭力堅守著純凈的信仰和神圣的職業精神。
??? 還有一個故事發生在兩年前。那天,我上急診監護室的二線班,為一位病人忙活了一天,卻毫無所獲。這是一位32歲的女病人,沒有醫保,突發急性重癥胰腺炎,病情非常嚴重,入院時還發生了急性呼吸窘迫綜合征。這意味著她隨時可能要上呼吸機,還需要各種昂貴的救命藥物。
??? 和病人的父親談病情時,我告訴他住院至少需要1萬元押金。老人焦急地說:“錢正在路上呢。今天急診的治療搶救費能不能先欠著?”中午時分,總算盼到了送錢的人——他輾轉借了5個老鄉的錢,只借到了3000元。我和病房聯系,回復是“的確收不了”。于是,我坐到病人床邊,一邊緊張地觀察病情,一邊等著再去“找錢”的人。為保住她的腎,我要多給她輸液。她沒錢透析,水輸多了很快就滲入腹腔,沒有血濾保駕只怕會心衰……我坐在那里仔仔細細地算,一雙眼睛盯著她的尿袋,心里還祈禱著“心率不能再快了”……
??? 接近下午5時,病人家屬滿頭大汗地拿來1萬元錢,我沒敢問是找了多少人才湊齊的。她父親問:“夠不夠?”“肯定不夠。”“那還需要多少?”“按照她的病情,通常會超過10萬元,而且……”我說得小心翼翼,雖然明知這些話會讓他很痛苦,但又不能不說。末了,還要加一句“可能人財兩空”。
??? 已經過了下班時間,我沒有催促他。在狹小的辦公室里,我們面對面坐著。老人強忍著,眼淚卻仍然落了下來,滿臉的滄桑使得淚珠拐了幾個彎兒才終于匯到胡子拉碴的下巴上。他念叨著:“我怎么能不救她呢?她娘早早就走了,我拉扯大他們姐弟。兒子去年結婚,我借錢給他蓋了房,欠了一身的債。這,我再跟誰去借呢?你容我想想……”
??? 這位父親終于慢慢起身了。他走了過來,干裂的嘴唇一張一合,半晌才出聲:“我們不治了,我們回家。”這話并不讓我覺得意外,但我卻真切地感覺到了心的刺痛。后來,我們小心地把患者抬上車,我看見她在哭,無聲地哭……
??? 她有一個動作我至今不能忘記:抬起她時,她使勁抓住病床的欄桿不撒手。我知道,她這是在傳遞強烈的求生愿望。
??? 像她這樣的年齡是不該被放棄的,這是無奈的放棄。如果你不能理解這“無奈”二字,就看看那位父親的眼睛吧。倏忽間,這“無奈”二字就筆筆刻在你的心頭了。
??? 通常情況下,令我揪心的不僅是那些病情重的人,更是像這位可憐的父親表現出來的那種難以遮蓋的自責。我想對他說:“老人家,這不是您的錯,不是!”那么,這是誰的錯呢?誰該承擔這份苦難、這份生命之重呢?退一步說,如果這位父親不是如此善良、懦弱,如果他堅持接受治療并最終人財兩空,他會不會遷怒于醫護人員呢?會不會咒罵我們醫生賺了黑心錢呢?
??? 對于臨床醫生而言,最難的部分永遠不是技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