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什么是小數據?小數據就是個體化的數據,是我們每個個體的數字化信息。比如我天天都喝一兩酒,突然有天喝完酒胃疼,我就想了,這天和之前有何不同?原來,這天喝的酒是個新牌子,可能就是喝了這個新牌子的酒所以胃疼。這就是我生活中的“小數據”,它不像大數據那樣浩瀚繁雜,卻對我自身至關重要。
??? 第一個意識到“小數據”重要性的是美國康奈爾大學教授德波哈爾·艾斯汀。艾斯汀的父親去年去世了,而早在父親去世之前幾個月,這位計算機科學教授就注意到老人在數字社會脈動中的些許不同——他不再發送電子郵件,不去超級市場買菜,到附近散步的距離也越來越短。
??? 然而,這種逐漸衰弱的狀態,真到醫院去檢查心電圖,卻不一定能看出來。到急診室檢查的時候,不管是測脈搏還是查病歷,這個90歲的老人都沒有表現出特別明顯的異常。可事實上,追蹤他每時每刻的個體化數據,他的生活其實已經明顯與之前不同。這種日常小數據帶來的生命訊息的警示和洞察,啟發了這位計算機科學教授——小數據可以看作是一種新的醫學證據,它是屬于你的數據。
??? 人們愛說,大數據將改變當代醫學,譬如基因組學、蛋白質組學、代謝組學等等。不過由個人數字跟蹤驅動的小數據,也將有可能為個人醫療帶來變革,特別是當可穿戴設備更成熟后,移動技術將可以連續、安全、私人地收集并分析你的數據,這可能包括你的工作、購物、睡覺、吃飯、鍛煉和通訊,追蹤這些數據將得到一幅只屬于你的健康自畫像。
??? 假設你是一名患者,這樣精確而個體化的小數據也許可以幫助你回答:我每次服藥應該用怎樣的劑量?當然了,藥物說明書上會有一個用藥指導,但那個數值是基于大量病人的海量數據統計分析得來的,它適不適合此時此刻的你呢?于是,你就需要了解關于你自己的小數據。
??? 再比如癌癥治療。腫瘤細胞的DNA對不同的癌癥病人會引起不同變化。所以,對許多患者用同一個治療方法是不可能成功的。個性化或者說層次式的藥物治療是要按照特定患者的條件開出藥方——不是“對癥下藥”,而是“對人下藥”。這些個性化的治療都需要記錄和分析個人行為隨時間變化的規律。這就是小數據的意義。
??? 當然,這并不是說大數據就不重要。從大數據中得到規律,再用小數據去匹配個人。(李斐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