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德勝
??? 時代在變,文藝創作的內容與形式在變,文藝批評的具體對象和價值指向也在變,不變的是貫穿文藝實踐始終的中國特色、中國風格、中國氣派。顯然,這不僅關涉當代中國文藝審美功能的具體實現,而且體現了對文藝的文化功能與歷史傳承功能相統一的要求。
??? “中華美學精神”這一命題,一方面突出強調了當代中國文藝創作與理論批評在精神層面所應持守的“中華立場”,另一方面明確了文藝創作與理論批評的價值構建功能,體現了對文藝的文化功能與歷史傳承功能相統一的要求。
??? “中華美學精神”作為習近平總書記在文藝工作座談會重要講話中提出的一個重大命題,一方面明確地把當代中國文藝的發展,同新的時代、新的條件下大力傳承與弘揚“中華美學精神”聯系在一起,突出強調了當代中國文藝創作與理論批評在精神層面所應持守的“中華立場”,也就是把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作為我們“在世界文化激蕩中站穩腳跟的堅實根基”;另一方面,這一命題在賦予“中華美學精神”以深刻而現實的價值生命的同時,對當代中國文藝內在的美學追求也作出了規定,從實踐層面進一步明確、強化了對文藝創作與理論批評的價值構建要求。
??? “中華美學精神”在體現“中華性”的同時,融合了多樣性的思想追索,呈現出意義的開放性和思想的豐富性。
??? 中華文化廣博深厚、悠久綿長,“中華美學精神”同樣蘊含豐富、指向多元。什么是“中華美學精神”?何為“中華美學精神”的基本內涵和具體特質?這些問題在學術層面上必然要求進行多樣化的思考和多層次的把握。例如,中國傳統美學的一個主導性理想,就是強調生命活動的內在和諧性,倡導個體生命體驗向自然生命運動的沉浸和投入,講求天、地、人相合。所謂“樂者,天地之和也”“和,故百物皆化”,就是這種審美理想的極致體現。這種內在和諧性是今天我們要傳承和弘揚的“中華美學精神”的重要組成。再如,強調文學藝術對現實人生的改造與提升,突出文藝活動的人生教育和倫理構建功能,這一理念貫穿中國美學思想發展的始終,直接影響到我們對文學藝術的功能要求和價值判斷,也是“中華美學精神”核心內涵的一部分。
??? 放在整個中華民族發展史中來看,“中華美學精神”始終處于不斷生成、積淀和豐富的展開過程中,在不同的時代往往被賦予不同的價值內涵。它在集中體現“中華性”的同時,交織融合了中華民族歷史積淀的精神歷程和多樣性的思想追索,隨時代變化而不斷豐富其自身,且愈發深雋醇厚,呈現出意義的開放性和思想的豐富性。
??? “中華美學精神”不僅是一種審美的風格象征,更是一種文化實踐的價值構建。
??? 對“中華美學精神”的具體理解,要有深入的學理分析,通過充分的理論闡釋來挖掘其學術內涵,同時,我們還應該看到,在當代條件下,“中華美學精神”不僅是一個重要的理論命題,更是一個指向鮮明的實踐性命題。作為歷史傳統的“中華美學精神”,因其意義的開放性而具有延續文化血脈、塑造文化品格、強化文化使命的實踐意義。我們要在實踐中把握這一命題及其時代語境,在實踐中實現當代中國文藝的美學追求。
??? 時代在變,文藝創作的內容與形式在變,文藝批評的具體對象和價值指向也在變,不變的是貫穿文藝實踐始終的中國特色、中國風格、中國氣派。這種特色、風格和氣派,絕非簡單的“民族形式”外觀修飾,而是從內在精神層面凝聚、升華而出的文化價值,體現了民族文化精神的真正美學內涵。因此,我們所說的“中華美學精神”,不僅是一種審美的風格象征,更是一種文化實踐的價值構建。這一命題的提出,突出了文藝審美價值構建過程中歷史與現實、文化傳統與當代實踐的統一,進一步明確化、具體化了當代中國文藝實踐的美學品格。對今天的文藝創作與理論批評來說,強調“中華美學精神”的傳承和弘揚,更為現實的要求,在于以“中華美學精神”自覺引導文藝創作與理論批評的當下實踐,推動中國文藝實踐的當代價值構建。應該說,這正體現了我們對“中華美學精神”時代生命力的一種具體把握。
??? 在當前文化變革的情勢下,在當代中國社會發展的具體要求面前,肩負“弘揚中國精神、凝聚中國力量”使命的中國文藝創作與批評,要“不斷進行美的發現和美的創造”,就要在堅守社會理想價值、提升大眾精神品質的同時,使文藝創作與理論批評更加具體地貼近當下生活現實,更加充分地表現大眾的生活情感,更加深刻地揭示社會生活的變化脈動。換言之,當代中國文藝實踐既要超越現實生活的有限性,但又不能離開現實生活這一出發點。離開了對現實生活的介入,文藝創作與批評就難以具體深入地進行“生活和藝術的積累”;沒有對現實生活的精神性超越,文藝實踐就會陷入思想蒼白化、價值平面化、趣味低俗化的境地。顯然,這不僅關涉當代中國文藝審美功能的具體實現,而且體現了對文藝的文化功能與歷史傳承功能相統一的要求。
??? 將人生與社會相結合的中國現代美學思想探索,引導我們在今天更加辯證地思考文藝實踐與現實的關系問題。
??? 以宗白華為代表的把“人生體驗”追求與“生活改造”理想相結合的中國現代美學思想探索,在傳承和弘揚中華文化內在的美學情懷方面,可以作為我們今天的重要借鑒。
??? 中華美學始終強調審美價值創造過程中個體體驗與心性修養的統一,并從這種統一出發,審視和評判詩文、音樂、繪畫、書法等藝術形態,努力追求個體體驗向心性修養境界的提升。進入20世紀以后,面對民族國家生存與發展的危機、現代中國文化重建的緊張,宗白華等一批美學思想家高舉生活改造的思想旗幟,一方面在思想資源方面接續了中國傳統文化內在的心性修養追求,將個體審美體驗與個體生命價值的實現聯系在一起,強化藝術實踐、審美活動向內的人生指向;另一方面又著力將這種向內的人生指向、人的自身改造追求,與向外的社會實踐目標結合在一起,主張對“中國文化的美麗精神”的發揚和彰顯,以內在的人生價值信仰之美來普照整個社會人生的改造前途,以此實現現實生活品質的提升。在這樣一種思想探索中,人的具體生活現實恰恰成為實現文藝價值功能的具體前提:以“生活改造”為功能目標的文藝實踐,沒有因具體生活的有限性而舍棄之,相反,將具體生活當作實現文藝價值功能的具體實踐領域,把“人生”的永恒性與“生活”的現實性、個體生命的精神價值與社會改造的實踐價值,同文藝實踐的現實目標與文化責任統一在一起。如此,既深刻延續了中華文化一以貫之的生命精神,又對現實人生的發展前途給予了深切關注;既堅守了人生的精神指向,又落實了文藝實踐的現實目標。
??? 現代中國美學的這一思想探索,可以引導我們在今天這個時代更加辯證地思考文藝實踐與現實的關系,也為我們在努力傳承中華文化、中華美學精神的過程中,更加積極地把握文藝創作與批評的方向、完善文藝實踐的價值功能,提供了一個極富意義的范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