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呦呦”成為網(wǎng)絡搜索熱詞,是在女科學家屠呦呦獲得諾貝爾獎之后,富有創(chuàng)造力的網(wǎng)友以最快的速度創(chuàng)造出“呦呦”的新意,在網(wǎng)絡上迅速流傳開來,如:“覺得好玩,哈哈;無言以對,呵呵;引人注目,嗨嗨;恍然大悟,哦哦;驚喜交加,呦呦!”一個無博士學位、無留洋背景、無院士頭銜的“三無科學家”,卻石破天驚地榮獲諾貝爾生理學或醫(yī)學獎,這喜大普奔的消息真讓國人驚喜交加。我估計,從此以后網(wǎng)民表達驚喜心情的首選詞必定就是“呦呦”。
??? “呦呦”本是生僻詞,在古籍中“呦呦”本為鹿的叫聲。朱熹《詩集傳》:“呦呦,聲之和也。”“呦呦”一詞最早見于《詩經(jīng)·鹿鳴》,詩中有這么一句:“呦呦鹿鳴,食野之蒿。”蒿,也就是青蒿,耄耋之年的屠呦呦憑創(chuàng)制新型抗瘧藥——青蒿素和雙氫青蒿素獲得諾獎,她的名字與事業(yè)就這樣巧合,似乎冥冥中早已注定。“呦呦”一詞,在古典詩意之外又增添了濃重的戲劇色彩,一個生僻的古典詞語就在一夜之間實現(xiàn)了現(xiàn)代化進程。對網(wǎng)民這一發(fā)現(xiàn),我只能驚喜交加地“呦呦”一聲。
??? 一位作家曾這么感慨:人們習慣了快餐文化花邊新聞,肚皮飽了,眼睛亮了,靈魂卻餓著。我們能熟練地使用各種網(wǎng)絡詞匯,什么“聊天止于‘呵呵’,分手源于‘哦哦’”,“呦呦”這個原本不生僻的詞 語對許多人來說,卻需要“科普”。其 實在中學課本里就有鹿鳴“呦呦”的聲 音,就在曹操那首招攬人才的《短歌行》 詩歌中。曹詩直接引用了《詩經(jīng)·鹿鳴》 中的四句:“呦呦鹿鳴,食野之蘋。我有嘉賓,鼓瑟吹笙。”讀過許多企事業(yè)招聘廣告的人,有幾個知道,曹操這首詩,是古代宣傳效果最佳的招聘啟事?
??? 娛樂至上的現(xiàn)代人總是輕易隔斷與傳統(tǒng)文化的聯(lián)系。臺灣女作家龍應臺說:“人本是散落的珍珠,文化就是那根柔弱又強韌的細線,將珠子穿起來成為社會。”很多現(xiàn)代人卻撿起貝殼,以為自己擁有了整個大海。
??? 屠呦呦提取青蒿素的靈感來自東晉葛洪的《肘后備急方》,這是很多關(guān)注諾獎的人所忽視的。他們眼中裝的更多的是諾獎的巨額獎金和屠呦呦獲獎后的轟動效應,因為這些零碎信息才吸睛。現(xiàn)代人的淺薄也在這。
??? 我們不能像李白那樣“且放白鹿青崖間”,最少應該在動物園里看過鹿之后,能夠花一點時間,去古典文化書籍里聽一聽“呦呦”鹿鳴。跟施肩吾《山中玩白鹿》,“呦呦白鹿毛如雪,踏我桃花過石橋”。與李頎一道聽“迸泉颯颯飛木末”,看“野鹿呦呦走堂下”。可以在看過繁華都市之后,偶爾與柳永“繁華處,悄無睹,惟聞麋鹿呦呦”。
??? 快節(jié)奏的生活不能拒絕生命固有的詩意,豐富的物質(zhì)與優(yōu)游的靈魂并無矛盾。我們在參觀廬山之后,無妨拐到白鹿書院,在里面走走看看,發(fā)一下思古之幽情。在那里,隱約的書香里,有“呦呦”鹿鳴在歷史深處蕩氣回腸。(王清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