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賈知秋
??? 長期以來,人們對心臟和心血管病的認識存在誤區。相當數量的患者十分重視飲食和運動對心臟的影響,但卻忽視了情緒和心理對心臟的影響。
??? 資料顯示,在35℃以上的高溫天氣,心腦血管疾病死亡率明顯上升。這是因為夏季氣溫升高,體表血管擴張,更多的血液循環到體表,心臟等器官的供血相對就相應減少;同時,天熱導致心跳、血流速度加快,心肌耗氧量增加。尤其是中老年人,若在溫度過低的空調房間與悶熱的室外頻繁進出,導致身體調節失衡,可能造成猝死。
??? 因此,養心應該成為夏季保健的重中之重。怎樣科學養心、護心,打造中國“好心臟”呢?衛生部健康教育首席專家,北京大學人民醫院心血管疾病研究所所長、心內科主任、中華醫學會心血管病學分會主任委員胡大一為我們權威揭秘心情和心臟的緊密聯系,找到快樂養心的秘訣。
??? 心情不好,心臟自然就會不好
??? 據國家心血管病中心組織編撰的《中國心血管病報告2014》顯示,心血管病占我國居民疾病死亡構成的40%以上,成為我國居民死亡的最主要病因,每5例死者中就有2例死于心血管病。目前全國還有心血管病患者2.9億,每5個成年人中就有1名患心血管病。心血管病儼然成為威脅我國居民健康的頭號殺手。
??? 然而長期以來,人們對心臟和心血管病的認識存在誤區。相當數量的患者十分重視飲食和運動對心臟的影響,但卻忽視了情緒和心理對心臟的影響。
??? 胡大一多年的研究指出,抑郁和焦慮都提高血壓,影響心律,改變血液凝結狀況,最終導致提高了體內的胰島素指標與膽固醇指標。所以,抑郁癥和心臟病總是一前一后,結伴而行。在壓力狀態下,我們體內會分泌出壓力荷爾蒙,身體的這種應激反應會逐漸損害我們的血管,產生高血壓、各種炎癥以及血管損傷。換句話說,一個人心臟監測的指標都很正常,但由于壓力過大,他也可能突發心臟病。相反,一些諸如想象、深呼吸、冥想和瑜伽等減壓手段則是治療心臟病的良藥,它們能讓血管放松,減少壓力荷爾蒙的分泌。
??? 也有來自權威研究報告的論證顯示,相比較而言,A型血的人悲觀主義情緒濃重一些,因此更容易罹患心臟病,50%的冠心病不是由肥胖、高膽固醇、高血壓、吸煙、糖尿病等所致,而是由敵意的情緒引起。可見,心臟病是憤怒、孤獨等不良情緒的回聲。心血管疾病發生后影響神經遞質分布,使心理壓力加劇,導致惡性循環致命性心律失常、高血壓。在不正常心理壓力下,中樞神經系統會明顯降低心室易損期的閾值,使之易于發生致命性心律失常。因此,心性好的人心臟才會好,而整日暴躁易怒的人則更容易患心臟病。
??? 美國心臟病專家米米·嘉妮麗博士,根據自己終生的從醫經驗和最前沿的科學研究,從更加人性化的角度看待心臟。她認為:心臟不僅僅是一個機械壓力泵,更是一個智能器官,它有自己特殊的“語言”,并通過壓力、抑郁、憤怒、悲傷等情緒表達自身的問題。心情不好,心臟自然就會不好。因此,治療心臟病最好的藥不是阿司匹林、斯達停舒和ACE抑制劑,而是愛、寬容和樂觀向上的心情。
??? 開通“雙心門診”,心病還需心藥醫
??? 胡大一從事心血管病研究幾十年來,鑒于許多心血管病患者合并有心理問題,心臟與心理疾病互為因果,相互影響,導致疾病惡化的情況。從1995年起,他就開始在其心血管病專家門診中加入“雙心”理念。
??? “雙心門診”,就是心臟和心理門診“二合一”,同時解決兩方面問題,是胡大一踐行“心臟康復”理念的重要內容。經過十幾年的堅持,專程來看“雙心門診”的患者越來越多,這個門診已經成為北京大學人民醫院的品牌門診之一。
??? 胡大一發現,我國的心血管病患者不會吃、不敢動、很害怕,性格壓抑、生活乏味。低迷的精神狀態、消極的心理暗示成為目前我國心血管病患者的一個普遍現象。因此,調整患者用藥,再從心理上和生活的各個方面進行指導,讓心血管病患者打消顧慮,恢復更好的心臟功能,更好地回歸正常生活、減少再發病就是心臟康復的具體工作。
??? 胡大一大夫曾經在“雙心門診”接診過這樣一位女患者,12年前被醫生確診為心肌缺血、隱性冠心病后,就嚇得呆在家里不敢上班,甚至以后發展到不敢上下樓。兩年后,像春晚小品《賣拐》里被趙本山忽悠的范偉一樣,這位女士已經不能自主站立,只能坐在輪椅上了。經過“雙心門診”幾個療程的治療,半年后她的癥狀就全都消失了,還登上了八達嶺長城。
??? 胡大一說:“這位患者不是‘病’倒的,而是被‘嚇’倒的。她的主要問題不是心臟方面的疾病有多嚴重,而是情緒太糟糕,消極的自我暗示太深。當我跟她說‘心肌梗塞病人都能走路,怎么你不能走’時,她仿佛一下子就頓悟了,覺得問題沒有那么嚴重,開始積極看待病患。”
??? 胡大一稱,醫生對病人的焦慮情緒應該表示充分理解。他分析,焦慮形成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從社會層面分析,顯然跟我們所處的競爭型環境有關。當前,我們的社會似乎患上了“全民焦慮癥”,到處彌漫著一種負面情緒,比如浮躁、急功近利、好大喜功。青少年念書期間的應試教育,爭相考高分、上好學校,畢業以后面對不小的就業壓力,之后工作又面臨職稱晉升……人始終在一種“千軍萬馬過獨木橋”的封閉模式下成長,往往形成焦慮、驚恐、抑郁等不良情緒,這些不良情緒反過來又加重心血管病和癌癥的風險。
??? 胡大一解釋:“我為什么一直在推動雙心醫學和醫療?就是呼吁和倡導心血管醫生要高度注意因為胸悶、氣短、胸疼來治病的患者,當心血管學科的專業知識不能找到原因或者不能充分解釋時,一定要考慮他們的精神心理問題,即有沒有焦慮、驚恐或抑郁引起的軀體癥狀?人們的生理和心理機制是互動的。如果醫生不能以更寬的視野來了解和理解疾病,那么不客氣地說,一方面我們在用現代化、高成本的生物技術治療患者的軀體疾病;同時又在不經意間制造了大量的精神心理創傷,即所謂醫源性疾病。我們必須走出傳統落后的單純生物醫學模式,按照社會—生物—心理的全新的醫學模式,追求完美的全面的身心健康。”
??? 對于人們如何排遣不良情緒、防治心血管疾病,胡大一分享了他個人的心得:“如果遇到壞心情,我會分三個步驟,先是緩沖一下,不去立刻面對這個事情,然后再讓時間去稀釋這些不愉快的回憶,最后把剩下還殘存在記憶中的不愉快淡化掉,這樣,壞心情就不太會傷害我的心臟了。也就是去除壞心情要學會三步曲:緩沖、稀釋、淡化。另外,面對強大的社會競爭,要學會減壓,別較勁、別算計。該自己做的事情,一定努力去做好,但不能做的就不要強迫自己去做,做事情算計太多也很‘傷’心,問心無愧就很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