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縫紉機一響,只要幾分鐘,一個禮品袋就基本完成了。8月25日,戴著老花鏡的代金平正認真地往縫好的禮品袋上穿線。做禮品袋是代金平找的新營生,隔兩天她就要騎電動三輪車拉著丈夫到城里的賽納斯工藝品有限公司“送活兒”、“取活兒”。
??? 今年67歲的代金平,是夏津縣經濟開發區許老莊村人,丈夫得了腦血栓,生活不能自理,走到哪兒就得帶到哪兒,單單靠種地的收入難以維持正常的生活。“像俺這么大年齡的,出門不方便、打工也沒人要。可如今在家里踩踩縫紉機就能掙到錢。 ”代金平說。
??? 代金平的變化,得益于夏津縣推行的“扶貧車間下鄉、貧困戶家門口就業”的脫貧致富行動。
??? 夏津縣工藝品生產歷史悠久,集群發展起于上世紀70年代,是中國工藝品之鄉。然而,近年來作為勞動密集型產業的工藝品在擴大再生產過程中普遍遭遇用工難;同時大部分貧困人口因為年齡偏大、缺技術等問題面臨就業難。
??? 根據這一“兩難”情況,夏津縣采取“公司+貧困戶”的模式,開展脫貧致富行動,把就業培訓課堂搬到村民家門口,幫助貧困群眾就近就業。
??? 貧困人口學會一門技能,往往就能脫貧致富;貧困家庭實現一人就業,往往就能全家脫貧。“別小看這些小袋子、布藝玩具和絹花,這幫我們解決了近10萬人的就業問題。更重要的是從業人員大多數為中老年婦女,我們把網點覆蓋到鄉村,給他們提供樣品,派技術員進行指導,使他們利用零散時間坐在炕頭就能賺錢。”縣婦聯主席張勝利介紹說。具有濃厚民俗風情的草柳編、絹花、紙花、面塑、布絨玩具、工藝蠟燭、禮品袋等工藝品,遠銷歐美、東南亞等50多個國家和地區。“我們工藝品加工企業是勞動密集型企業,一度很難招到工人。如今把車間建在了村民家門口,我們企業用工不再難了,群眾收入也上去了,‘兩難’變成了雙贏。 ”夏津賽納斯工藝品有限公司總經理王道芳說。
??? 目前,夏津已擁有工藝品加工企業近百家,5000多個基層網點輻射全縣,具備出口資質的企業達到70多家,年出口額2000多萬美元。“現在俺一天能掙50元,往后的日子肯定會越來越好! ”代金平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