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鄧靜本報通訊員時延斌
?? “村民的煩心事沒了,扶貧項目也有了著落。真沒想到,周書記能給村里帶來這么多變化。 ”9月15日,夏津縣銀城街道冉莊村黨支部書記王其濱說。今年3月,市委政研室(改革辦)派駐第一書記周秀敏到冉莊村報到時,王其濱根本沒指望這位31歲的姑娘能給村民解決什么難題。他對周秀敏說:“在這兒駐村別有壓力,如果幫不上忙,也沒人會埋怨你。 ”
??? 王其濱的寬慰并沒讓周秀敏忘記第一書記的責任。駐村后,周秀敏第一時間把手機號碼公布在村務公開欄里,召開黨員代表大會、村民代表大會,多方征求村民意見建議,短短15天,她就全面摸清了村里情況。
??? 農田灌溉難是村民最鬧心的事。該村地處夏津縣灌溉河流——六五河的最下游,且地勢較高,原有水庫基本處于廢棄狀態,村里10余年用不上黃河水,800余畝農田基本上是靠天收成。這兩年,六五河河道完成清淤,河水流到了村頭,卻流不進水庫。“大河每年會有4次不定期來水,不在灌溉季的時候,只能眼睜睜地看著河水來了又流走。”村民王其汝說。了解到這一情況,周秀敏和村民一樣著急,多次到市縣兩級水利部門奔走協調,在單位主要領導的幫助下,爭取到15萬元資金,計劃重修水庫,并更換一眼深水機井設備。 7月份,水庫正式動工。 70多歲的村民董其林天天靠在施工現場,當起了義務監理員。他說:“周書記費了這么大心力給咱重修水庫,修的時候再出現矛盾讓周書記為難,那可不行! ”
??? 8月初,水庫、機井整修完成,徹底解決了冉莊村的灌溉難題。村民王昌水計劃把3畝多棉花改種成玉米、小麥。他說:“以前沒水,只能種耐旱的棉花,費工又費力,現在好了,大河來水后我們的小水庫就能蓄滿,想種啥種啥。 ”“用機井澆地,一畝地平均成本80元錢,以前,村民只舍得在保苗期澆灌,其余時間只能盼著老天爺下雨了。現在有了水庫,一畝地只用10元錢就行。周書記真給咱村民辦了件大好事。”王昌水給記者算了一筆賬。
??? 這兩天,冉莊村村民又有了第二件高興事——新安裝的路燈亮了。以往春節臨近時,村里都會架設臨時路燈,一次花費千余元。周秀敏協調夏津縣相關部門,解決經費1.5萬元,為村里安裝了48盞LED路燈。今年中秋節,新安裝的路燈第一次亮起來。“除了幫助村民,周書記也讓我心頭的一塊大石頭落了地。 ”王其濱說,冉莊村有25戶省定貧困戶,多數為老弱病殘,為他們選擇扶貧項目一度讓王其濱頭疼。周秀敏多次帶領村兩委委員外出參觀學習,并召集貧困戶征求意見,最終確定大棚蔬菜種植項目,目前已完成大棚建設招投標程序。
??? 周秀敏經常隨身攜帶一個小本子,用以記錄村民反映的問題。她說:“老百姓指望著駐村干部解決難題,我不能辜負他們的期盼。把事辦好了、辦實了,心里才踏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