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門可羅雀”到“門庭若市”
德州組建人才“夢之隊”促進產業“核聚變”探析
□ 德才宣 牟永來 顧翔宇
核心閱讀:
■京津冀協同發展一體化頗具潛力的新興城市
■人才工作考核賦分權重穩居全市綜合考評首位
■對來德創業的頂尖人才團隊最高資助5000萬元
■高新技術投資占工業投資比重列山東省第2位
國慶長假結束了,一場廣聚天下英才的盛會即將開幕——中國山東第九屆“海洽會”暨首屆“智匯德州”人才創新創業周10月11日至15日在山東德州舉辦。
德州市自古以來就有“九達天衢、神京門戶”之稱,去年被納入京津冀協同發展戰略,今年冠名“德州號”的高鐵正式開通,融入“1小時京津冀交通圈”已成為德州人的習慣,這座城市人才工作也因此迎來機遇,產業發展如虎添翼,創新創業如魚得水,近三年來共引進高層次人才315人,培養產業人才近10萬人,高層次人才是歷史存量的5.6倍。
短短幾年時間,德州市人才數量和質量何以實現雙跨越,經濟發展與結構轉型何以實現雙豐收?
向勢而轉——
打造產業升級的“第一引擎”
比爾?蓋茨曾說:如果把我們公司頂尖的20個人才挖走,微軟公司就會變得無足輕重,產業失去科技和人才,衰敗就在一夜之間。
隨著我國進入工業化中后期,德州市清醒認識到:推動經濟社會發展,不能再依靠投資優勢,而要向勢而轉,打造產業人才“第一引擎”,依靠人才和產業的融合,推動產業轉型升級,縮短結構性改革陣痛期。
2015年6月,德州市被國家納入京津冀協同發展規劃,國務院明確要求:“支持山東德州建設京津冀產業承接、科技成果轉化、優質農產品供應、勞動力輸送基地和京津冀南部重要生態功能區”,“一區四基地”功能定位和戰略地位正式確立。山東省委、省政府專門出臺《關于支持德州加快融入京津冀協同發展的意見》。借此機遇,德州市提出“協同發展、人才優先”理念,出臺了《德州市建設協同發展示范區人才支撐計劃》《關于建設魯北人才改革試驗區的實施意見》等重要政策,聚焦裝備制造、新能源、生物技術等核心產業,把人才作為決定產業發展的命脈,主戰場放在建設協同發展示范區上、主陣地放在現代產業上、主攻目標放在高層次人才上,以人才支撐產業,以產業集聚人才,發揮了人才對產業轉型升級的最強引領作用。
桑葚營養價值是蘋果的6倍,但價格卻不敵蘋果,這讓占全國桑葚資源七成以上的德州市夏津縣很無奈。隨著該市引進李文華、向仲懷、束懷瑞3名院士,一棵桑葚樹被“吃干榨凈”,效益翻了十幾倍,延伸出一個涵蓋椹果酒、椹葉茶、桑葚干、桑皮紙等在內的百億級產業集群。目前,以高端人才引領的德州生物產業集群和新能源與節能環保產業集群,集聚了全市60%以上的高端人才,2015年實現利稅160億元。
“瞄準京津冀,放眼海內外,大力開展招才引智、招研引學、招大引強活動,把人才、智力和項目與本地產業創新發展結合起來,引進一批人才,崛起一批產業。”德州市人才辦主任周春華介紹說。上半年,德州市高新技術產業固定資產投資占工業固定資產投資比重達到41.6%,列山東省第2位;高新技術產業產值1352億元,增幅列全省第3位。
在招才引智方式上,德州市重點利用時空優勢柔性引才,積極打造“1小時人才圈”,重點對接與主導產業關聯度高的人才,既要“永久牌”,又要“飛鴿牌”,鼓勵企業聘請“技術顧問”“客座教授”、“假日專家”“星期天工程師”,不求所有、但求所用,不求常在、但求常來,實現了人才智力的靈引活用。
應勢而生——
建設創新創富的“第二故鄉”
走進京津冀一體化,拉近與京津的距離,還需創新創業的根基。
德州市努力建設人才創意、創新、創業和創富的大平臺,吸引京津地區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的實驗室、創業孵化基地落戶,打通了高校實驗室和本地企業車間的“隔墻”,解決了科技成果產業化“最后一公里”問題,京津地區創新創業的“第二故鄉”應勢而生,初現雛形。
除建設協同發展示范區外,德州市還努力取得享受國家支持、區域支持、政策支持的另外兩大平臺:國家級引智試驗區和魯北人才改革試驗區。
繼被列入京津冀協同發展一體化后,德州市2015年又成功獲批中國新能源和生物產業引智試驗區,這是全國第四家引智試驗區,也是第一家新能源和生物技術引智試驗區,這一名片無疑將獲得國家更多優惠政策。
今年德州市的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出:在150平方公里的生態科技城中,啟動建設“德州創新谷”和應用技術研究院,努力建設魯北人才改革試驗區。目前相已繼推出了25項人才改革舉措,對應提出的82個政策創新點全部實施。
積極實施了“一企一平臺”“大學科技創業園”“創業孵化基地”等創新工程,幫助主導產業建設載體平臺。實施“一縣一所大學科技創業園”工程,每個縣市區優選1所重點高校院所,開展全面對接合作,共建大學科技創業產業園,吸引人才帶項目入園創業、帶課題入園研發、帶成果入園轉化,實現了 “創新在高校、創業在地方”。
瞄準大眾創業萬眾創新,加快推進4家省級以上科技孵化器和創新孵化載體建設,先后引進36氪、車庫咖啡等一批知名創業服務機構,與中關村天使街眾籌建設的“創夢空間”,已吸引70多家投資機構、500多名投資人和創客入駐。此外,教育部高校聯合研究院、中國農業科學研究院(華北)農業環境科學研究院、中科院山東綜合技術轉化中心德州中心、山東大學生物工程應用技術研究院、天津工業大學慶云科技產業園、中關村海淀園齊河科技城相繼建成啟用,京津冀大批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在德州“安營扎寨”,開始了新的創業征程。
順勢而為——
用好招才引智的“第三只手”
一大批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在德州企業扎“根”結“果”,離不開當地企業對人才的高度重視和投入。
經過多年的實踐和探索,德州市認識到抓好人才工作不單是政府和市場的問題,還應緊緊抓住企業家這個關鍵,主動幫助企業拓視野、搭平臺、攬人才,切實激發企業引才用才內生動力。
2015年11月,德州市出臺《加強企業家隊伍建設的若干辦法》,每年評選表彰一批重人才、重創新、貢獻大的“德州市優秀企業家”,參加黨委政府年度考核,參加干部推薦,參加黨委全委會議,享受醫療保健、休假療養等待遇。連續3年實施“企業家素質提升”工程,遴選100家大企業、100家高技術高成長高稅收企業、100家創新型企業的企業家,分期分批拉到美國、德國和江浙地區考察學習,提升素質境界,凝聚重視創新、重視人才的強大共識。
除地方政府政策外,該市很多企業還自己制定的優惠政策,送房獎車獎勵人才的例子數不勝數,企業也經成為人才智力的“吸金石”。目前共有515家高校、科研院所與德州市企業建立穩定合作關系,僅合作的院士就達51人。泰山體育集團從家庭作坊起家,現已建成5個國家級平臺,吸引高層次人才11人,每年研發新技術20多項,競技體育器材占國內份額的90%以上,成為2016年巴西奧運會的最大供應商。山東遠大特材公司主動與中科院、清華大學對接合作,研發的高鐵道岔關鍵產品,破解了我國高鐵建設過程中的重大難題,多項技術填補國際空白。
德州市每年編制《德州市企業人才需求目錄》對外發布,幫助企業招攬人才。對企業柔性引進的高層次人才,給予薪酬補貼;引進的博士、碩士和重點高校本科生,每月分別給予3000元、2000元、1000元生活補貼,最大限度降低企業引才成本。
隨勢而定——
營造人才環境“四季如春”
有個故事:華盛頓大學修建體育館時遭到教授們反對,立即取消計劃。原來,建成后會擋住窗外西雅圖的湖光山色。校方為何如此尊重教授們的意見? 原因是教授們在此安家,是出于留戀這里的環境。
良好的工作生活大環境,提升了人才的認同感和歸屬感,必須給人才以“家”的認同感和“春”的舒適感。
德州市是黃河水、運河水和南水北調長江水“三水”唯一融匯之處,也是京滬和青銀中國南北和東西高鐵大動脈交集之處,被列入中國投資熱點城市、中國競爭力百強城市和中國商業信用指數百強城市。還是“中國人居環境范例城市”“國家園林城市”“國家衛生城市”和“中國優秀旅游城市”。
德州市強化人才工作考核,“重視系數”和“投入指數”連年提高。2012年人才工作占全市綜合考評比重為25分,2013年是35分,2014年是50分,2015年直接提升至100分,成為衡量全市經濟社會發展的“第一指標”。人才工作投入方面,市級財政投入由2012年的3526萬元,提高到2015年的12.85億元,占財政支出比重從0.33%提高到14.46%,增長44倍。該市慶云縣2015年財政收入僅有5.7億,但卻拿出了5000萬元的人才專項資金。今年該市已兌現人才扶持獎勵資金7000余萬元。在今年8月9日召開的德州市科技創新暨人才工作獎勵大會上,該市一次拿出3100萬元重獎16個創新創業團隊。
積極優化公共服務和工作生活環境,設立10億元投資引導基金、20億元政策性擔保公司、30億元創新創業基金和9家科技支行,人才企業最高給予1000萬元政策性擔保,上市掛牌最高給予300萬元補貼。對來德創新創業的高層次人才,提供不低于100平方米的科研場所。大學生創辦企業,最高享受100平方米房租補貼。建成了32.6萬平方米、4317套人才公寓,省級以上人才免費入住160平的專家公寓,自購住房的給予50萬元補貼,大學生和高技能人才入住可享優惠。
德州在全市推行黨政領導干部聯系高層次專家制度,推出“外國專家服務卡”,領導干部每人聯系服務一名高層次人才專家,切實解決好人才在落戶、醫療、家屬就業、子女教育、社保等方面的實際問題,在高層次人才進行企業注冊登記、優惠條件兌現、投融資等方面提供全方位優質快捷服務,讓人才投資安心、生活舒心、發展更有信心。
其實,用動態的理念優化人才環境,不斷完善服務體系,隨時升級優惠政策,營造人才環境“四季如春”,這本身就是最好的人才環境。
乘勢而起——
舉辦群英齊聚的“人才盛宴”
10月12日,中國山東第九屆海內外高端人才交流會暨首屆“智匯德州”人才創新創業周將在德州拉開帷幕。
作為與“廣州留交會”“大連海創周”齊名的三大海外人才交流品牌之一的“海洽會”,從2001年開始,山東省已成功舉辦八屆,為全省引進了大批高端人才和高新技術項目。今年經省政府同意,“海洽會”舉辦地首次移至省會濟南之外城市舉辦,與首屆“智匯德州”人才創新創業周同期舉辦,同策同籌,在招才引智工作中實現了資源整合,相互借力。目前,各項籌備工作順利推進。
德州市按照國標籌備此次活動,活動期間,將組織高校科研院所創新創業項目招聘洽談、海外留學人員對接洽談、國內博士后項目對接洽談、中外技術技能合作培養懇談會、海內外創業創新項目路演、中國海歸創新創業峰會、外國專家技術項目洽談會、生物產業高層論壇、“精英齊魯薈”—中高端人才招聘洽談等20場對接洽談、論壇峰會活動。
截至目前,已經確定參會人員2000余人。其中兩院院士4人、外國專家84人、海外高層次留學人員127人、國內博士后46人、山東省留學回國創業獎獲獎人員20人、中關村重點企業負責人115人。
一場群英薈萃的人才盛宴將在德州拉開大幕,一個嶄新的人才“夢之隊”呼之欲出,借助盛會的東風,這個坐落于京津之南的新興城市,產業發展方興未艾,將因 “人才力量”練就經濟社會發展的最強“胸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