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鄧靜本報通訊員滕建亮李勇鵬任運通
在去年9月27日召開的全市全面推開司法責任制改革動員會上,市委書記、市人大常委會主任陳勇表示:“要切實把思想和行動高度統一到中央和省委部署要求上來,堅定不移推進司法責任制改革全面開展,努力讓人民群眾在每起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義。 ”
著眼于實現公平正義,3年來,我市司法改革打出一系列組合拳,改革由點到面、由易到難,逐步深化,為2016年相關改革的推開奠定了堅實基礎。
員額制改革穩步落地,骨干力量集中到辦案一線
全面推開司法責任制改革,員額制改革首當其沖,能否平穩落地,直接關系改革成敗。
員額制改革,即司法人員分類管理。從現有法官、檢察官中選出一部分專業能力過硬、辦案經驗豐富的人員進入員額,讓優秀人員回歸一線辦案,保障辦案力量。首批入額法官、檢察官人數不能超過本單位中央政法編的35%。
員額制是司法人員分類管理的基礎。 3年來,我市司法系統始終沒有放松改革前的思想政治工作,通過各種形式宣傳引導,講透改革必要性,講明改革紅利。同時,逐人分析、研判、談心,幫助每一名司法人員做好職業規劃。
去年10月起,員額制改革在我市平穩有序推開。在全市法院司法責任制改革動員會上,市中級人民法院院長孟祥剛表示:“改革是我們克服體制機制障礙、化解結構性矛盾、解決保障性難題的難得機遇,也是我們提高司法權威、優化司法環境、推進工作創新的良好契機。 ”今年1月,我市兩級人民法院完成首批452名擬任員額制法官人選的公示,兩級人民檢察院完成首批303名擬任員額制檢察官人選的公示。
實施員額制后,表面上看,法官、檢察官總數減少了,但因為未入額的大多是行政管理崗位人員,實際一線辦案人員的數量基本持平。德城區人民檢察院政治處主任戚翠英表示:“實施員額制后,骨干力量集中到辦案一線,有利于緩解基層檢察院案多人少的矛盾。 ”
放權明責,激發司法內生動力
司法責任制改革是深化司法體制改革的“牛鼻子”。落實司法責任制,保證辦案人員依法獨立行使審判權是首要保障。去年6月,我市下發《領導干部干預司法活動、插手具體案件處理的記錄、通報和責任追究實施辦法(試行)》,明確將領導干部干預司法活動、插手具體案件處理的情況,納入黨風廉政建設責任制和政績考核體系,建起了防止干預司法的“防火墻”。
深入落實司法責任制,中央還將出臺一系列頂層設計,我市司法系統積極健全配套制度和工作機制,開展了一系列有益探索,總結相關經驗,為司法責任制順利推開探路。
變案件審批制為司法責任制。傳統辦案模式中,案件承辦人的處理意見,往往要經過層層審批后才能作出,行政色彩濃厚。這不僅違背了司法親歷性規律,也造成了司法責任不明。改變審批辦案模式,推行“讓審理者裁判,由裁判者負責”“誰辦案誰負責、誰決定誰負責”,健全司法權力運行機制成為改革共識。
3年來,我市兩級法院積極嘗試普通民事案件由合議庭和獨任法官定案。在總結經驗的基礎上,去年4月,市中級人民法院印發《關于法律文書簽發權限的規定(試行)》,確立法律文書實行以合議庭成員會簽、審判長簽發為原則,以院庭長審核簽發為例外的簽發制度。同時,嚴格控制審委會討論案件的提交程序、范圍和數量。檢察系統也積極落實檢察官辦案責任制,突出檢察官在司法辦案中的主體地位,明確檢察委員會委員、檢察長、檢察官在司法辦案工作中的職責權限。
還權于案件承辦人,激發了司法的內生動力。法官、檢察官普遍感受到壓力更重、責任更大。不少人表示,行使多大權力,就得承擔多大責任。真正獨立辦案后,必須要為自己的權力行為承擔責任。只有努力提高自身素質,才能適應崗位要求,確保每一個案件都能經得起歷史檢驗。
以監督提公信,以公開促公正
“人民監督員選任方式的改變讓人民監督員更敢說話、更敢監督了。 ”市人民檢察院人民監督員辦公室主任龐國杰說。
人民監督員是人民檢察院接受社會監督的一種外部監督制度。以前,人民監督員由檢察院選任,這種“自己請人監督自己”的做法引發社會質疑。
2015年,我市被列入全國首批人民監督員改革試點市,明確由司法行政機關選任人民監督員,監督范圍也增加至11種,基本涵蓋了檢察機關查辦職務犯罪工作中容易出現問題的各關鍵環節。在全面總結試點經驗的基礎上,去年9月,我市出臺《關于深化人民監督員制度改革的實施意見》,人民監督員監督實現由被動監督向主動監督、由形式監督到實質監督、由程序監督到實體監督轉變。目前,75名人民監督員活躍在監督一線。監督也是人民陪審員發揮的重要作用之一。自2013年起,全市法院啟動實施人民陪審員“倍增計劃”,目前,全市共選任人民陪審員763名,人民陪審員在法院一審案件中參審率達到93%。
人民監督員、人民陪審員制度,把司法工作置于人民群眾監督之下,有效提升了司法透明度、公信力,提升了司法機關權威。
有效監督同樣離不開全面公開。當前,我市司法公開力度之大,前所未有。法院系統建立了以審判流程信息公開、裁判文書上網公開、執行信息公開為主的“三大信息平臺”,檢察系統建立了門戶網站、微博、微信、客戶端等新媒體網絡平臺。按照“能公開的一律公開”原則,目前,全市法院系統公開裁判文書12萬余篇,公開失信被執行人信息2.5萬余人次;全市檢察系統公開司法辦案信息1.2萬余條。
全市司法體制和社會治理體制改革專項小組相關負責人表示,我市司法公開正變被動公開為主動公開、變內部公開為外部公開、變選擇性公開為全面公開、變形式公開為實質公開。司法“曬”在陽光下,最大限度地保障了人民群眾的知情權、參與權和監督權,司法的公信力也穩步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