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劉臻本報通訊員王斐
??? 踏著春天的腳步,我們迎來了第107個“三八”國際婦女節。
??? 過去的一年,是我市婦女事業發展歷史上具有重要意義的一年。在全市推廣婦女居家靈活就業新模式,幫助3萬名農村婦女在家門口就業;建起1050處“四點半學校”,解決了1.6萬余名留守兒童放學后“真空期”監管難題;各級“最美家庭”、五好文明家庭達9041戶,倡樹文明好家風……
??? 2016年,我市各級婦聯組織堅持一手抓發展,一手抓維權,帶領280萬德州婦女在協同發展示范區建設中發揮重要作用,撐起我市“半邊天”,彰顯巾幗之美、巾幗之志。
??? 推動創新創業,小康路上彰顯巾幗力量
??? 3月1日7點,夏津縣雷集鎮馬官屯村李金美工藝禮品紗袋加工站里一派繁忙景象——近百名村民,60臺縫紉機,正加緊趕工。2年前,這里不過是個只有15名工人的小作坊。夏津縣婦聯得知李金美想擴大生產規模、卻缺乏資金的情況后,為她爭取到3萬元扶貧資金、申請了10萬元小額擔保貸款。如今,李金美已帶動215名村民實現就業、30名婦女脫貧。
??? 就業,是民生之本;創業,是富民之基。不僅是李金美,我市累計有12萬名婦女受益于婦女創業就業好政策:接受培訓、申領婦女小額擔保貸款等。“2016年,我市將創業就業好政策向貧困婦女傾斜,大力實施巾幗脫貧行動,通過‘企業+產業項目+婦女’的居家靈活就業形式,幫助貧困婦女實現家門口就業。”市婦聯主席楊旭博介紹,各級婦聯通過宣傳推介種植養殖、手工加工、鄉村旅游等適合婦女居家創業就業的項目,加強居家創業就業技能培訓、孵化等工作,切實幫助婦女發展居家項目,實現脫貧致富。
??? 一組組數據,鼓舞人心。 2016年,我市培樹居家靈活創業就業示范項目、基地200多處,從業婦女超過3萬人,其中貧困婦女1002名,她們人均年收入均超過8000元。
??? 創造性建設“四點半學校”,德州經驗全省推廣
??? 留守兒童,是一個讓人心疼的群體,他們放學后、節假日的安全監管,成為政府關心、群眾關注焦點。“監護不力,教育管理難保證;缺乏慰藉,身體健康令人憂;疏于照顧,人身安全隱患多。 ”市婦聯主席楊旭博指出了這個問題的緊迫性。
??? 在我市,通過“四點半學校”的全面推廣建設,有效化解了這一難題。
??? 摘草莓、做風箏、玩沙塑,每個周日,禹城市倫鎮留守兒童幸福之家的志愿者們會帶著30多名留守兒童到戶外,做些集體活動。臨邑縣興隆鎮愛民警務室的“蒲公英之家”,每天放學后10余名“小候鳥”聚集到這里,一起下跳棋、聽安全知識講座。而在禹城市張莊社區“四點半學校”,心理咨詢師房美英每周都來給孩子們進行心理輔導,通過游戲讓這些感情脆弱的孩子融入集體、感受關愛。
??? 民生痛點,就是黨委政府工作的著力點。在各級婦聯組織“四點半學校”的成功經驗基礎上,2016年,市委、市政府下發《德州市“四點半學校”建設管理工作實施方案》,要求在全市留守兒童集中的村(社區)全面建立“四點半學校”,利用村黨支部、農村幸福院、婦女兒童家園等現有場所,安排教室,配備桌椅、圖書等器材設施;選聘有愛心、責任心和教育經驗的大學生村官、退休教師、婦聯主席、巾幗志愿者擔任輔導老師;采取志愿服務與補貼相結合的形式,由縣、鄉財政按照60%和40%的比例為常駐輔導員發放補貼,標準為每村(社區)每月300元到500元。
??? 如今,1050處“四點半學校”遍地開花,覆蓋村(社區)4024個,惠及1.6萬余農村留守兒童。“德州經驗”被省婦聯在全省范圍推廣。
??? 深入創建文明家庭,好家風浸潤城市文明
??? 禹城市辛店鎮辛店南街47歲的孫洪香,兩度進京,受到習近平總書記親切接見,她的家庭獲得全國文明家庭、全國“最美家庭”榮譽稱號。3月2日,正在給公公喂飯的她對記者說:“有些人不理解,丈夫在北京打工,我一個人,25年如一日照顧癱瘓的公公、3個智障叔公、大哥大嫂離世撇下的兩個侄子,怎么能扛得住?我說重孝道、守承諾是我們的家風,通過言傳身教,這種家風已從我傳到兒子和侄子,我感到很自豪。 ”
??? 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像孫洪香這樣的“最美家庭”在我市還有許多。 2016年,我市積極開展最美家庭、孝德家庭、書香家庭、五好文明家庭等特色家庭推選、評選活動。推選各級“最美家庭”、五好文明家庭9041戶,其中4個家庭分獲全國五好文明家庭標兵、全國五好文明家庭、全國“最美家庭”殊榮。
??? 發掘整理分享家風家訓。組織“最美家庭”、五好文明家庭深入城鄉社區、機關、學校、企業,以巡講交流、故事分享等形式,講述家風家訓和普通家庭的感人故事,在創新載體中吸引群眾說家事、談家風、議家規。
??? 楊旭博認為,隨著家庭文明建設持續深入開展,良好家風將推動良好社會風氣的形成,為建設有德之州提供強大的精神力量、豐潤的道德滋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