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州新聞網訊(記者 張志寧 通訊員 王硯才 孫玉霞)“規模越大越有市場,價格也會更高,我就盼著大伙兒能跟我一起轉行呢。 ”5月23日,陵城區臨齊街道王二馬村種植油桃的許連保對前來“取經”的同村村民王立明說。
許連保是鄉親們公認的能人,今年46歲的他種植西葫已有近20年的歷史,是村里最早富裕起來的那批人。“一畝地純收入4萬元左右,西葫上市時車輛排起長龍。 ”許連保說,當初因為收益高,他不但把自家土地全部建了大棚,還流轉了近80畝土地。然而“西葫大王”去年卻改種油桃、葡萄等果樹,并在林間間種甜瓜等瓜果。“現在各地冬季蔬菜種植面積迅速增長,且菜品種類不斷增加,導致西葫供大于求,最好時每斤2塊多,去年最低時每斤2分錢也沒人要。”許連保說。在該鎮農業辦的幫助下,他決定改種高附加值果樹。第一季油桃還未上市,很多批發商便以每斤7元的價格簽了訂單。在陵城區,越來越多的農民像許連保一樣,改種高附加值果蔬,全區30萬畝土地種植結構得以升級。“深化農業供給側改革,轉變農業種植結構是關鍵,我們要用新理念、新技術引導農民種植附加值高、市場競爭力強的農業作物,走產出高效、產品安全、資源節約、環境友好的農業現代化道路,以此促進農業增效、農民增收。”陵城區委書記馬常春說。
種植結構升級,農民思路轉變是關鍵。為加快轉變農業發展方式,該區先后十余次組織蔬菜及糧食種植大戶到壽光等蔬菜種植先進地區參觀學習,以此開闊視野,轉變思路。同時,讓許連保等先進典型現身說法,通過算對比賬、經濟賬,讓群眾充分了解新型種植結構是增加效益的根本措施,提高他們轉型的積極性。在此基礎上,不斷加大與省農科院、山東農業大學等高校院所的合作力度,引進科技創新領軍人才以及新技術、新品種等,共建陵城區現代農業綜合示范基地。截至目前,該區已引進6類蔬菜、23個品種。臭氧防治西葫病害、日光溫室自動放風等新技術,在提高種植科技含量的同時,進一步減輕了農民勞動強度,增加了種植效益。經過持續推動,該區五李蔬菜產業園區、御耕現代農業產業園區等十余個現代農業產業項目發展良好,每個鄉鎮都有了別具特色的現代農業項目。“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首先要打好‘特色’牌,我們要進一步減少傳統農產品的生產供應,增加特色、優質農產品供給,不斷提升農業綜合效益和競爭力,把陵城區建設成為京津冀等地‘放心農場’和優質農產品供應基地。”陵城區農林局局長劉明偉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