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報記者 王玉磊
這里,奏響了黨員干部真抓實干、勇于擔當的最強音;
這里,書寫了全國新型城鎮化建設樣本的新篇章;
這里,記錄了新動能帶動傳統動能轉型的堅實步伐……
6月份,走進山東省武城縣,不管是去工業園區看工業項目建設場面,還是走進農村社區看農業轉移人口市民化,不管是在縣城參觀棚戶區改造和違法建設治理,還是在風景區里體驗文化旅游,武城新一屆領導班子履新以來,堅定信心謀發展帶來的變化,都給人耳目一新的感覺。
今日武城,靠實干出實績
發展無止境,立標爭先鋒。
武城新一屆領導班子履新以來,從沒停歇過發展的腳步,在“五一”勞動節、端午小長假,他們不是“常回家看看”,而是深入到企業、農村,現場解決瓶頸問題、問計和問需于民,而是帶著干部和群眾代表外出白天參觀考察,晚上討論講評……
縱比自已,橫比別人,每次都深入思考:武城擁有全國第一個玻璃鋼縣、中國汽車零部件產業城等多個國家級榮譽稱號,武城任何工作都沒有落后的理由!
在年初召開的全縣經濟工作會議上,武城縣委書記張磊和縣長朱恩鶴的講話中大部分時間用來分析當前發展面臨的挑戰,對經濟工作中存在的問題、不足等“癥結”開出“處方”。
不僅如此,武城2016年度考評總結會上增加了一項重要議程:由德州市考評指標成績居末位的4個單位 “一把手”上臺講原因。眾所周知,年度考評總結大會的主旨就是表彰先進。武城為何讓后進者上臺? “此次,我們既表彰先進,也激勵后進。‘亮丑’不是目的,關鍵是查找短板,層層傳導壓力,借此形成倒逼機制,強化部門和黨員干部的責任擔當,真正把‘執行力’變為‘行動力’。”張磊這樣闡釋他的初衷。
在2016年度全市考評總結中,武城榮獲全市協同發展綜合考評先進單位二等獎和進步獎,實現歷史性突破。因為承擔的全市綜合考評指標居末位,4個單位“一把手”面對臺下上百名領導干部沒有開脫,將落后原因深刻剖析出來。
當上“后進典型”不可怕,重要的是找到解決之道,甩掉后進的帽子。開局就是決戰,起步就是沖刺。今年武城將大力開展“業務單位學業務”、“正風肅紀、抓早抓小”兩項活動,樹立“等不起”“慢不得”“坐不住”的責任意識,把2017年作為干事創業的黃金期,讓優秀干部有舞臺、干成事,一般干部有壓力、想干事,落后干部有危機、快干事。
干部有擔當,發展勁頭足。全縣黨員干部正是牢記了第一身份是共產黨員、第一職責是為黨工作、第一要務是發展的“三個第一”,業務素質和干事能力顯著提升:從簽訂房屋征收協議到拆除完畢,蔣官屯二期棚改項目979戶征收任務基本完成僅用時10天,“陽光拆遷”贏得群眾支持、“和諧拆遷”開啟幸福之門;今年1至5月份,武城縣公共預算收入同比增長8%,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同比增長12.6%……
今日武城,正向產業進軍
成事之謀非一刻之功,成功之業非一時之勞。
不怕暫時遇到的困難,不怕可能面臨的風險,這種堅定的產業發展信念、態度及敢闖敢拼的大無畏精神,是基于對武城的發展戰略、年度目標任務、長中短期發展規劃“藍圖”的客觀解讀。
5月27日,武城縣召開 “向產業進軍”動員大會,舉行授旗儀式,以此表明縣委、縣政府真刀真槍,真抓實干,凝心聚力抓產業、堅定不移抓招商,強力推動新舊動能轉換的信心決心;以此動員各級黨員干部切實增強主角意識、先鋒意識、實戰意識,做到人人心中有面旗、個個肩上有責任,振奮精神、鼓足干勁,主動作為,積極投身改革發展主戰場。
連日來,武城縣瑞尼森環保科技有限公司的工人們正在加緊生產新風凈化機。“我們在原有的新風換氣基礎上,植入了空氣凈化功能,可有效去除霧霾中的PM2.5,創造良好的室內環境。 ”公司技術部負責人田瑞昌介紹。目前,該公司研發的新型潔凈新風系統在市場上供不應求。
一個凈化段的加入,用跨界融合實現了產品的“唯一性”,形成了巨大的市場潛力。瑞尼森環保科技有限公司摸準了市場的脈搏,用科技推進了產品的升級換代,是武城縣新舊動能轉換的一個生動詮釋。
堅持向產業進軍,武城做好了“加減乘除法”這篇大文章,通過新動能帶動傳統動能轉型升級。“加法”是招商引資,“減法”是淘汰落后產能,“乘法”是實現新舊動能轉換,“除法”是掃除制約發展的各種障礙。為此,武城縣積極落實“三航”計劃,篩選“護航”企業5家、“遠航”企業10家、“啟航”企業20家,并深入推進“進解促”活動,著眼破解制約企業發展的基礎性、根本性問題。今年1至4月份,全縣高新技術產業產值占比達到44.37%,居德州市首位。
在朱恩鶴看來,加快新舊動能轉換要以新技術、新產業、新業態、新模式實現產業智慧化、智慧產業化、跨界融合化、品牌高端化,不但要充分發揮內生動力,還要善于向外“借力”。圍繞項目建設、工業經濟、招商引資、科技人才“四條戰線”,按照“專門、專人、專注、專業”的原則,組建了新能源空調等9個產業辦公室協同作戰。同時,積極引進行業、企業、技術、資本、市場、管理“六支專家隊伍”,聘請中國制冷協會原副理事長肖大海、中國汽車工程學會常務理事林逸等多位行業專家擔任政府顧問。
今年以來,投資16億元的三自集團20萬千瓦風力發電等8個項目相繼簽約,投資15億元的耀盛100兆瓦農業科技大棚光伏發電站等總投資額53億元的11個項目開工建設,12個市級重點技改項目,6個省導向計劃項目順利推進。
今日武城,給百姓穩穩的幸福
幸福是什么,幸福在哪里?問問武城縣的老人婦女小孩,問問建檔立卡的貧困人口,問問進城落戶的農業轉移人口。他們的滿意度就是答案。
對農村群眾來說,不但能進城落戶,還能保留老家的權益是幸福;對身居低矮破舊的中低收入家庭來說,住上安全舒造的棚改安置房是幸福;對建檔立卡的貧困戶來說,有了產業扶貧,不再因病返貧是幸福;對學生來說,走進寬敞明亮的教室上課學習是幸福……這都是武城的真實寫照,老百姓最有解釋權。
32歲的郭子偉是武城縣李家戶鎮黨莊村人,在縣城買了一套106平方米的兩居室。買了房,在縣城又有相對穩定的工作,但小郭的戶口卻一直放在村里:等本輪承包合同2028年到期后怎么辦?遷出去容易,想遷回來就難了。
小郭的煩心事好像被猜到了。作為全省唯一實施產城融合推進就地城鎮化試點縣,武城2016年在全國率先實行為本縣進城落戶農民發放“農村集體經濟組織成員轉移備案證”,核心內容其實很簡單:落戶農民保留其原村集體經濟組織成員資格,包括宅基地使用權、土地承包經營權、集體資產收益分配權以及這“三權”的合法繼承權不變。 “村里有的全留,城里有的全有”“哪頭炕熱坐哪頭”……武城的做法將承諾具體到發證上,把證交給農民看,上面蓋著大鋼印。農民講實際,有了證心里篤定多了。 “四德榜”實物榜覆蓋率100%,在山東省第一屆文明家庭表彰大會上,該縣陳仲魁家庭、顧華興家庭獲此殊榮。武城用文明的軟實力提振了城市和全體黨員群眾的精氣神。
武城,把民生當作最大的政績,全縣40萬人民都有了穩穩的幸福,小康路上,決不讓一個群眾掉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