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6日,2017年“中國互聯網電影”發展論壇在我市舉行
數字系列電影《這都不是事兒》拍攝現場
□本報記者任立松本報通訊員胡春曉岳曉蕾王曉宇
眼下的德州,從中心城區到各縣市,影視創作的熱情已澎湃涌動。尤令人可喜的是,一大批以“德州人、德州事、德州景”為題材的原創影視作品頻頻進入人們視野,且不乏屢屢斬獲省、國家乃至國際大獎的精品力作,截至目前,我市各類電影作品在國際國內大賽中獲得百余個專業獎項。影視產業,已經在德州文化產業中嶄露頭角。
8月11日,第二屆“美麗德州影像節”頒獎典禮將如期舉行。這項發起于今年3月份的征集評選,自通知發出,在短短十余天時間,就收到來自13個縣市區多達203部影視類作品。經過專家評審,53部作品入圍,并產生了18個單項提名獎。“無論是數量還是質量,均大大超越首屆。”市委宣傳部文藝科相關負責人的喜悅之情溢于言表,“報送的作品中,除了大批高質量的微電影,還出現了《這都不是事兒》《棉花白了》等由德州籍主創人員參與并取景德州的6部大電影,均在院線或CCTV6播映。 ”其中,德州作家董愛紅編劇、部分取景臨邑縣的《棉花白了》,曾獲得2015年美國圣地亞哥國際兒童電影節最佳編劇獎,代表了德州影視創作的新高度。
這讓市委宣傳部副部長李文豪頗為期待:“持之以恒地走下去,影視產業有望成為我市文化領域的一張新名片,而協同發展戰略的提出、我市鄰近影視業集聚發達的京津地區的天然優勢,也將促使影視業成為德州文化產業融入京津的重要切入點。 ”
德州人、德州事、德州景
明月湖牌坊、九達天衢牌坊、世紀風、長河公園、減河、錦繡川、運河……去年,我市首部數字系列電影《這都不是事兒》中的《“大師”駕到》《二爺的“陣地”》《迷失的“黑馬”》相繼在CCTV6播映,當具有標志性的德州景物閃現在鏡頭里的時候,電視機前的很多市民激動不已。
這部由市委宣傳部、德州日報社、德百集團、北京華灃藝采文化傳媒有限公司等單位聯合攝制的數字系列電影共有5部,所有取景基本都在我市完成,電影里涉及到的地名全是我市真實地名,主演郭豐周也是土生土長的樂陵人。
電影在央視的播出,將德州的美景和風土人情全方位地展現在全國觀眾面前,無疑給全國觀眾一個了解德州風土人情的機會,對于提升德州的知名度和影響力有著重要的意義。
近年來,“德州人、德州事、德州景”已不止一次借助影視媒介走進全國觀眾的視線。2014年寧津開拍的57集電視連續劇《大刀記》,就是根據寧津已故作家郭澄清的著名長篇小說《大刀記》改編,第一集的首個鏡頭,寧津雜技、哈哈腔、三大名吃就來了一次集體亮相,其中,還融入了寧津剪紙、蟋蟀、彈鼓舞等特色文化元素,大柳鎮李滿碧霞祠、柴胡店鎮千年古槐均得到較長時間展現。
值得一提的是,《大刀記》鮮明提出了“弘揚大刀精神,全面展示大刀文化”的主題。“《大刀記》融進了寧津的義字精神,彰顯了我們地域文化的厚重,通過觀看電視劇,我感到親切,也為身為一個寧津人而感到自豪和驕傲。 ”寧津縣觀眾楊承田說。
在寧津縣委宣傳部副部長孫久生看來,大刀精神是寧津人民、德州人民心中的一團火,《大刀記》以影視作品的形式將把寧津人民、德州人民心中的那團火燒得更熱、燃得更旺,一代一代傳播下去。
李文豪認為,“德州元素”在“大制作”中出現,激發市民對本土文化自信心、自豪感的同時,對德州影視產業的發展也起到巨大的帶動作用,“既鼓勵了更多的影視創作者聚焦、開掘我市豐富的文化遺產,也在全市營造了更加濃厚的影視創作氛圍。 ”
被看好的影視產業潛力
“在全國互聯網電影界,德州占有一席之地。 ”談及我市影視產業的現狀,市電影家協會主席劉曉東頗為豪邁。
早在2006年,德州就有人拿起DV,拍下了我市第一部DV電影。至2011年,隨著國內網絡電影的萌動,這種低門檻的準入藝術形式,激發起“草根”參與影視創作的熱潮。那時起,我市諸如《德州愛情故事》《老爸》《青春驪歌》《如果愛忘了》等一批優秀的原創微電影相繼登網傳播,不少還收獲了千萬級點擊量。2014年,在美國和加拿大16家中文衛視首次播出的第一部中國微電影,也是我市原創作品。
叫座的同時,也贏得業界極大肯定。近年來,我市大量微電影作品在北京大學生電影節、北京國際微電影節、深圳國際微電影節、西安金丹若國際微電影節、舊金山亞洲學生微電影節、全球華人非常短片盛典等國內外專業微電影大賽中獲得數十項大獎?!芭c國內業界交流,很多人非常驚訝德州竟有這么強的創作能力。 ”據劉曉東介紹,目前我市具備影視創作能力的公司已達80多家,其中,15家可以制作成熟的影視作品。
雖然這離形成規?;挠耙暜a業尚有差距,但足以說明,德州已經具備了一定根基,保持這一勢頭發展下去,必將帶動影視產業鏈的延伸。況且,協同發展戰略的提出、德州靠近京津等影視業發達地區的天然優勢,其蘊含的巨大機遇尚未充分釋放。
值得欣慰的是,無論從官方還是到業界,借力京津輻射帶動作用的共識已經形成。 2015年,我市成功舉辦首屆“中國·德州微電影藝術節”,是山東省地級城市首次舉辦的全國微電影賽事,共征集作品962部,涵蓋了中國微電影創作的優秀作者。此外,很多曾供職于京津大型影視公司的人才,也陸續選擇返鄉創業。“很多人經歷過專業劇組的磨練,這給德州影視業發展注入了更強大的能量。 ”劉曉東說。
厚植影視產業發展土壤
隨著第二屆“美麗德州影像節”即將落幕,另一場更值得期待的電影文化盛事——首屆“中國互聯網電影周”主題活動即將上演。“‘互聯網電影周’這一概念,德州是首倡者。 ”李文豪告訴記者,“互聯網電影周”啟動于去年12月,將持續至今年9月,涵蓋優秀互聯網影片征集推選、互聯網電影產業交流研討、“中國互聯網電影周”主題活動等多個版塊。目前,征片活動已經結束,共征集互聯網電影長片300多部,短片1500多部,并面向全國招募了100名大眾初選委員會成員,今年5月6日,還舉辦了“中國互聯網電影”發展論壇。“國字號”互聯網電影盛會緣何落戶德州?中國電影家協會分黨組副書記、中國臺港電影研究會會長許柏林認為,德州在影視產業發展模式上,已經有了縱深的設想,從產業、平臺到人才的培養方式、評獎機制等,都有成熟配套的想法。
而對于我市來說,這將成為推動影視產業跨越發展的良機,即以“電影周”為龍頭,牽引形成產業發展的新機制、新模式。
事實上,無論是微電影藝術節、影像節還是互聯網電影周,都是從全市層面為影視產業的發展營造著良好生態。
在李文豪看來,這些活動將起到很強的引領和導向作用,作品評選的過程,就是挖掘精品、調動影視創作熱情的過程,最終目的是培育本土影視文化公司做大做強,擦亮影視產業這張文化領域的新名片,促其成長為我市文化產業發展的新動能。
這樣的設想,已經轉化為切切實實的行動。眼下,“德州互聯網電影創作基地”正在董子文化街拔地而起,現已有20余家影視文化公司入駐,中國互聯網電影博物館的建設也已經提上日程。而隨著基地影視配套設施的不斷完善,更多實力影視文化公司入駐,這里有望被打造成全省互聯網電影產業示范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