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州新聞網訊(金吉鑫 張娜 朱寶奎)“企業新申請的浸焊機及生產線等4項發明專利獲得批準,今年已經獲批16項專利,這些技術使我們的壓敏芯片性能更穩,防雷性更強,這吸引了惠普、戴爾、索尼、松下等世界知名企業前來采購。 ”11月4日,山東鴻榮電子材料有限公司董事長付關軍高興地說。
創新是鴻榮電子市場占有率穩居國內行業前三的制勝法寶,也為公司帶來產業、效益雙提升。公司生產的低壓壓敏芯片,在全國同行業中產量第一、出口額第一。
“企業是經濟活動的細胞,是科技創新最活躍、最具生命力的組織。企業自主創新能力越強,核心競爭力就越強。 ”平原縣科技局局長張本勇說。為切實發揮企業的創新主體作用,近兩年,平原縣相繼出臺重點企業主要工作考核獎勵辦法、引進培養高層次創新創業人才實施辦法等文件,對企業科技創新成果給予財政補助和貼息補貼,引導更多資金投向科技創新。
如何牽住新舊動能轉換的“牛鼻子”?“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大力實施創新驅動戰略,以企業為主體、平臺為支撐、人才為核心,源源不斷地將創新的‘源頭活水’注入發展之‘渠’,著力打造新舊動能轉換、經濟轉型升級、提質增效的大格局。 ”平原縣委書記王洪霞如是說。
一分付出,一分收獲。高新技術企業靠加強研發投入、科技管理和成果轉化應用,逐漸形成了自己的核心技術。晟和機電的氫能設備制造項目,投資6000多萬元購買了清華大學氫氣發生裝置技術專利,產品性能在同行業中名列前茅;德法爾掌握多項具有國際先進水平的核心技術,特別是在鍍膜高新材料方面填補了國內空白,打破了國外企業的技術壟斷;東鴻制膜鋰離子電池隔膜項目打破了日本、韓國企業的壟斷地位,顯著提升了我國電池隔膜在國際市場上的話語權。
在平原,科技創新平臺已成為培育和發展高新技術產業的重要載體。史丹利化肥平原子公司與清華大學金涌院士合作建立了院士工作站,研發新型高效噴漿SNPK系列產品,可提高肥料利用率30%。德業紡織與天津工業大學共同建設實驗中心,專門研發紡織業的智能制造技術和自動化裝備。福洋生物發酵工程研究院,引進包括兩名中國工程院院士在內的15名專家學者,圍繞葡萄糖酸鈉生產的節能環節進行研究,每噸生產成本可降低300元至400元,僅此一項,每年為公司節約5000萬元。
近兩年,平原先后引進兩院院士6人、高端人才4人、研發團隊10個,其他高層次人才220余人。建有2家省級實驗室,各級各類科技平臺70個;與清華大學、山東大學等48所高校院所達成合作協議。高新技術企業數量達到30家,高新技術產業產值累計占規模以上工業比重達到31.27%,創歷史新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