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紅紅的年糕紅紅的棗,紅紅的燈籠紅紅的福字……”2月24日,農歷正月初九,在慶云縣北海公園,伴隨一首《紅紅的日子》,德百集團的演員們舞動手中的紅綢子歡快地跳起來。不一會兒便吸引了周邊不少市民前來觀看。“這是我們組織的新春文化大拜年活動,從1994年開始至今已經堅持了24年。 ”德百集團團委書記田林介紹說,“每年春節的正月初六到正月十六,我們會把全市13個縣市區以及周邊的河北故城、吳橋等地轉個遍,或到縣城廣場,或進村莊、社區,把我們自編自導自演的文藝節目帶給大家。 ”
當天上午,記者跟隨著由26輛車、200余人組成的宣傳隊伍來到慶云。“今天天雖冷,好在沒雨雪,有一年初六去河北吳橋,趕上下大雪,原本30多分鐘的路程開了兩個多小時。 ”德百集團家電售后中心員工鮑明秋說。今年56歲的他,從文化下鄉大拜年開始的第一年就擔任車隊的司機,24年一年都沒落下。他告訴記者,他們是風雨無阻,一天不耽誤。
緣何如此堅持,記者在現場找到了答案。 2月23日,下鄉拜年的隊伍走進了武城縣升平廣場,鑼鼓一敲、秧歌一扭,周邊群眾圍了里三層外三層,還不時叫好,節目演完大家都直喊“再來一個”。見大伙兒意猶未盡,演員們到了廣場的另一頭又演了一遍。“下鄉演出最大的成就感就是老百姓喜歡看,每次聽到他們的掌聲,見他們高興的樣子就覺得沒白來。”威風鑼鼓隊隊員徐文利跟隨隊伍演出已有8年,他回憶說,記得有一年去齊河縣表白寺鎮的一個社區演出,因為路遠,到了已經中午12點多,村民們正在吃午飯,聽說他們來了,大家放下碗筷就到廣場上看演出。
24年來,德百集團新春文化大拜年活動已到基層演出千余場,行程3.6萬余公里。隨著每年的演出,節目內容也在不斷豐富,除了威風鑼鼓隊的鑼鼓表演一直保留,其他的歌舞每年都重新編排。“這就像我們集團的經營理念一樣,堅守傳統優良文化的同時又在不斷謀求創新。 ”在德百集團黨委副書記張月娟看來,堅持開展這項活動不僅是為老百姓帶去節日的歡樂,更是一個宣傳企業文化品牌,讓員工受教育、錘煉隊伍的過程。德百超市總經理劉明就曾跟著下鄉拜年隊伍扭秧歌;澳德樂時代廣場總經理王永剛是在看到下鄉演出后,對德百集團有了認識,之后從家電售后中心的安裝工干起,一步步成長起來……“習近平總書記強調不忘初心,我們開展這項活動、經營企業也同樣保持一顆初心,堅持誠信為本。”張月娟說,“以后我們還會繼續把這項活動開展下去,把文化、祝福送給大家,把德百人的精氣神兒展示出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