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我市希森馬鈴薯產業集團在哈薩克斯坦建成的首個海外種薯基地結出碩果,該國將重點推廣種植希森6號馬鈴薯。作為一家生態農業高新技術企業,希森集團是我市現代農業的典范,其發展路徑值得借鑒。
今年的全國兩會上,習近平總書記參加山東代表團審議時要求,以產業、人才、生態、文化、組織“五個振興”扎實推進鄉村振興戰略;3月24日召開的全市推動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工作會議上,市委書記樊廷雷動員全市上下提高政治站位,提前謀劃、盡早布局,通過鄉村振興激發全市經濟發展活力。鄉村振興戰略要落地生根開花結果,關鍵是立足實際,做好結合文章,從“固底板”“拉長板”“補短板”三方面著力。
夯實基礎,加固鄉村發展“底板”。基礎不牢,地動山搖。黨的基層組織是確保黨的路線方針政策和決策部署貫徹落實的基礎,是宣傳黨的主張、貫徹黨的決定、領導基層治理、團結動員群眾、推動改革發展的戰斗堡壘。鄉村振興,首要的是振興基層組織,當前,全市村級“兩委”換屆已經結束,“兩委”班子成員和廣大農村黨員,必須沖鋒在前,爭當表率,擔當起振興鄉村的各項重任,才能加快推動農業全面升級、農村全面進步、農民全面發展。
因地施策,放大鄉村發展的 “長板”。中央一號文件中提出鄉村振興要“堅持因地制宜、循序漸進”“不搞一刀切,不搞形式主義”。眾所周知,由于各個鄉村的資源稟賦不同、經濟社會文化背景不同,因此,鄉村振興沒有可以直接套用的模板、照搬照抄的經驗,而是要大膽創新,勇于實踐。就我市來說,有的村產業基礎扎實,有的村旅游資源豐富,有的村鄉風文明淳樸,各村要認清優勢,發現特長,集中力量把這些資源優勢和稟賦特長做強放大,使其成為競爭優勢和發展優勢。
有的放矢,補齊鄉村發展的 “短板”。 如果用木桶理論來衡量鄉村發展,發展水平的高低取決于最短的那塊木板,那么農業產業、人才、生態、文化各方面發展的不充分,某種程度上決定了鄉村發展的程度和廣大農民的幸福度。鄉村振興中,必須補齊思想認識的短板,認清發展中的短板,有的放矢、精準施策,盡快解決各種欠賬問題,補齊發展短板,讓農民共建共享鄉村發展的成果。□胥愛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