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州新聞網訊(吳海燕王凡存)3月29日下午,慶云縣尚堂廣場上歡聲笑語熱鬧非凡,東路梆子劇《老少婆婆》等獲得該縣首屆“祥云文藝獎”的作品正在演出,吸引了許多周邊村民圍觀。該縣首屆“祥云文藝獎”表彰大會于3月21日舉行,向獲得該獎的70余人頒發獲獎證書并發放獎金共計11.5萬元。其中,有35項藝術作品申報人(單位)、6部文學作品作者、3位德藝雙馨老藝術家。“我們編排的新曲目獲得一個二等獎的好成績,讓我們有更多信心繼續創作新作品,把我們的非遺文化傳承下去。”梆子《老少婆婆》導演、西倉村東路梆子莊戶劇團團長王占成高興地說。
為發展文化事業,打造地域文化品牌,慶云縣去年9月份設立“祥云文藝獎”,經過4個月精心評選,舉辦了首屆頒獎大會,鼓勵和支持本土文化人才參與文藝創作,培養德藝雙馨人才,出力作、出精品。“祥云文藝獎”分藝術作品獎、文學創作獎和藝術突出貢獻獎3個獎項,作品涉及戲劇、音樂、美術、書法、攝影、民間文藝、文學評論等15個類別,每兩年評選一次,由財政撥出專項獎勵經費。“參評作品創作應以弘揚、傳承本土優秀文化為引領,以反映慶云社會面貌、風土人情等為主要內容,更要兼具文化藝術價值和社會效益。”慶云縣委常委、宣傳部長王建華介紹說,慶云匯聚眾多名人、景點及歷史資源,像北宋詞人李之儀、海島金山寺、八極拳、貨郎文化、冀魯邊精神紅色文化等。“此次獲獎的作品梆子《老少婆婆》、新媒體電影《貨郎夢》、國畫《古寺逢春》等,是立足于慶云非遺、貨郎文化和景觀風物的基礎上創作的,把我們特有的文化符號展示了出來。 ”王建華說。
“我生在慶云,長在慶云,家鄉的風土人情是我創作的靈感來源,希望通過創作把鄉土氣息留在人們的記憶中,讓后人知道家鄉原來的樣子,擁有‘鄉愁’。”憑借散文《說柳》獲得本屆“祥云文藝獎”文學創作獎的劉洪忠感慨萬千。
為保障“祥云文藝獎”評獎工作形成長效機制,營造良好的文藝創作氛圍,慶云縣建立由各藝術門類知名專家、拔尖人才組成的評審專家庫,從中隨機抽取人員組成每屆評選委員會,經過申報、參賽資格審核、初評、終評、公示環節,確定本屆獲獎者名單。同時,設立紀檢、監察等部門人員組成的祥云文藝獎評選紀律監督組,監督評選全過程,確保評選的公平公正。“慶云文化底蘊深厚,文藝創作土壤肥沃、素材鮮活,我們要多創作在社會上立得住、叫得響、傳得開的文藝精品,著力打造文化藝術慶云。 ”慶云縣委書記王曉東如是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