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楊德林
“產業興旺”是鄉村振興的核心,也是實現農民增收、農業發展、農村繁榮的關鍵所在。近幾年,我市各級圍繞產業致富及打造周邊城市“放心農場”目標,深入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加大農業種植結構調整,提升農業現代化水平,以智慧農業大棚為代表的設施農業發展創出了新亮點。但總體看,農業不強、產業不新、農民不富的問題還沒有從根本上解決,急需制定新政策、新規劃,培育農業新動能,加快產業轉型升級步伐。
用新理念引領新農業。我市是傳統的農業大市,農業強則全市強,農民小康則全市小康。鄉村振興首先要研究好農業振興,要按照黨的十九大報告提出的“促進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要求,用新理念、新模式、新業態引領傳統農業做強做優做綠,大力發展品質農業、綠色農業、高效農業。在臨邑縣臨南鎮的智慧農業大棚內,紅艷艷果實掛滿了枝頭,這種用先進的大數據管理、無土栽培技術種植的番茄不僅綠色、無污染,產量更是普通農業大棚的3至5倍,一個占地100多畝的智慧農業大棚相當于一家農業工廠,實現了標準化、流水線式生產,開啟了農業發展新時代。不僅智慧農業大棚,我市精品農業、訂單農業、旅游觀光農業、田園綜合體等農業新業態紛紛涌現,齊河縣致中和農場、金魯班莊園等田園綜合體鄉村旅游項目效益明顯,去年全年鄉村旅游接待人數120萬人次,實現旅游收入6000萬元。
培育壯大農業“新六產”。要發揮農業接二連三作用,延伸產業鏈、提升價值鏈、優化供應鏈、完善利益鏈,把農業增值收益更多留在農村、留給農民。“什么是‘新六產’?我理解就是以做強一產為依托,打通各生產要素高效匹配的‘竹節溝’,不僅讓農民從種植環節獲益,還讓農民從加工、銷售環節獲益。 ”中椒英潮辣業有限公司董事長譚英潮說,英潮公司在姜莊村、后莊村、野馬莊村等辣椒種植專業村建有辣椒加工廠,在公司總部還建有扶貧車間,提供扶貧崗位,帶動更多農民致富。陵城區御耕現代農業產業園流轉土地3000余畝,以“御品質耕健康”為核心經營理念,采取以公司為核心,萬源、金穗豐、本味園3個家庭農場為種植基地,2個農機合作社為專業服務載體的“公司+農戶+合作社”的發展經營模式,使廣大農民抱團闖市場。
加快構筑“一鄉一業、一村一品”發展格局。眼下,走進武城縣西店村猶如走進花的海洋。該村先后發展西府海棠苗木種植200畝,實現了整村全覆蓋;完成特色種植資金扶持項目“龍峰桃”200畝、“三紅梨”100畝及林下150畝中草藥種植;成功開發“五店老酒”“龍峰桃”、樹莓采摘等鄉村旅游項目,整個村莊涼亭、連廊、座椅等配套設施齊全,人居環境得到全面改善。當前,我市培植發展了許多諸如西店村的種植養殖、旅游觀光特色村、專業村,并根據各個鄉鎮、村莊的情況,做到宜農則農、宜工則工、宜商則商、宜游則游,打造一批經濟強村、商貿名村、農業大村和旅游特色村。
堅持走科技興農的路子。實施鄉村產業振興要堅定不移地走科技興農的道路,以先進的技術和成熟的運營模式帶動農業轉型,這是鄉村產業振興的最快路徑。比如,智慧農業大棚項目是我市高度重視的重點工程,全面引進荷蘭管理模式和溫室技術,市政府與中國建材集團有限公司簽署戰略合作協議,計劃3年內在陵城區、德州經濟技術開發區、臨邑縣建設30個百畝級智慧農業大棚,力爭建成全國聚焦度最高的智慧農業發展中心。再比如,德州經濟技術開發區打造以植物工廠為代表的現代農業,2017年投資6.9億元的上海雪榕日產75噸的真姬菇項目和日產138.6噸金針菇項目完成建設并投產。項目全部達產后,可形成日產300噸的規模,成為全國最大的金針菇、真姬菇生產基地。
選準產業致富領路人。黨的十九大報告提出,“培養造就一支懂農業、愛農村、愛農民的‘三農’工作隊伍。 ”鄉村振興離不開人才的支撐,尤其是要選準產業致富的領路人,要解放思想、打開眼界,多渠道選才用才,激勵各類人才在農村廣闊天地大顯身手。德州經濟技術開發區賈莊村是一個農業村莊,種植結構單一,農民增收主要靠打工收入。從2016年起,由該村黨支部書記馬峰牽頭成立了歸然種植專業合作社,與壽光美瑞農業有限公司合作,采取“公司+合作社+農戶”的管理模式發展大棚蔬菜產業,現已流轉土地580畝,建立大棚139個,投資1400萬元,122名農戶加入合作社。經過一年多的運作經營,2017年每個大棚平均收益5萬元,群眾入社的積極性更加高漲,并帶動了附近村莊群眾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