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楊德林 本報通訊員 王玉磊
4月9日,走進武城縣李家戶鎮西店村猶如走進綠的世界、花的海洋。這個只有134戶、426人的小村莊,房屋整齊劃一、公共設施齊全,街道兩側、家家戶戶的庭院內種植了西府海棠、梨樹等,花香撲鼻。“我們村不僅干凈漂亮,還是遠近聞名的特色產業村,先后發展西府海棠苗木種植200畝,實現了整村覆蓋。同時還完成了200畝‘龍峰桃’、100畝‘三紅梨’及150畝林下中草藥種植,群眾過上了好日子。 ”西店村黨支部書記李富祥自豪地說。
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是黨的十九大作出的重大部署,是新時代農村工作的重中之重。 3月12日,市委常委會專題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參加山東代表團審議時的重要講話精神及省委通知要求,就實施鄉村振興戰略進行認真研究。 3月23日,市委組織各縣市區委書記到武城縣集體學習、調研,并召開座談會,進一步領會、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精神,努力把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精神轉化為德州發展的生動實踐,開創新時代鄉村振興新局面。
深化改革,銳意創新,充分釋放發展活力
“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是踐行新發展理念、推進農業農村現代化的重大舉措,是堅持以人民為中心、解決新時代社會主要矛盾的現實選擇,是發揮德州優勢、在開創新時代鄉村振興新局面中加快德州發展的重大機遇。 ”市委書記陳勇指出。作為傳統的農業大市,緊緊抓住并實施好鄉村振興這一重大戰略機遇,對我市實現高質量發展至關重要。同時,鄉村振興是一項系統工程,涉及面廣、政策性強、建設任務重,必須堅定不移地走以改革促發展促振興的道路,尊重農民的首創精神和基層的大膽探索,真正讓農民群眾成為鄉村振興的主力軍。
“在許多地方存在的種地難、先進技術推廣難問題,我們合作社都很好地進行了破解,目前合作社擁有各類作業農機具90余臺(套),服務能力3萬余畝,糧食烘干設備3臺,每天烘干能力200噸,可為農戶提供‘耕、種、管、收、烘、儲’全程系列化服務,被評為‘全國農民合作社示范社’。”武城縣志遠糧棉種植合作社理事長牛文忠介紹,合作社全托管及半托管服務土地面積共計13個村莊、2.3萬余畝,其中全托管面積8000余畝,半托管服務面積1.5萬畝。破解種地難,僅是我市加大農村各項改革、釋放農村發展活力的縮影。
我市各級在推進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和以“三權分置”為實現形式的農村土地制度改革方面進行了積極的探索實踐,努力打通城鄉之間土地、資本、勞動力等生產要素的流通渠道,增強鄉村發展的活力和動力。武城縣在全國率先實行農村集體經濟組織成員轉移備案制度,為進城落戶農民發放《農村集體經濟組織成員轉移備案證書》,保障他們的宅基地使用權、土地承包經營權、集體收益分配權以及這“三權”的合法繼承權不變,通過把“政策”變“證件”,徹底消除農民土地流轉的后顧之憂,全縣共規范流轉土地30多萬畝,培育新型農業經營主體1245家。
“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基層黨員干部要做好思想解放的文章,打破老腦筋舊辦法,努力學習新知識,探索新模式,以思想的大解放帶動鄉村大建設大繁榮。”德州經濟技術開發區簸箕劉社區黨支部書記董吉增介紹,簸箕劉社區率先在全市推行了農村集體資產股份制改造,將總資產分為基本股和動態股兩部分,基本股量化到人,動態股根據新出生人口和減少人口的情況每年調整,從而保證每位村民的利益,實現了由村民到股民、由農民到市民的轉變,現在該村村民的個人股份已經增值到70多萬元,實現了村強民富。
我市還深化土地征用制度和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入市改革,加快土地適度規模經營,充分釋放農村發展活力。禹城市在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入市方面,按照同地同權、流轉順暢、收益共享的要求進行了積極探索。
以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發展新產業,培育新農民
“要始終把產業振興作為鄉村振興的前提基礎和物質保障,在鞏固糧食生產優勢的基礎上,大力發展現代農業,培育引進龍頭企業,發展高端優質項目,推動一二三產融合發展,加快傳統農業向現代農業轉型升級,實現產業興旺,促進農民增收。”市委副書記、市長陳飛指出。
在臨邑縣臨南鎮的智慧農業大棚內,紅艷艷的番茄掛滿了植株,這種用先進的大數據管理、無土栽培技術種植的番茄不僅綠色、無污染,還是普通農業大棚產量的3至5倍,每平方米產量高達85公斤,一個占地100多畝的智慧農業大棚相當于一家農業工廠,實現了標準化、流水線式生產。“目前,智慧農業大棚日產番茄達到了8噸,價格一公斤40元以上,主要客戶為肯德基、麥當勞、必勝客等知名企業和京津大型超市、賓館等,產品供不應求。”凱盛浩豐(德州)智慧農業有限公司總經理馬鐵軍介紹。
以建設周邊城市“放心農場”為目標,深入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大力發展農業“新六產”,加快農業新舊動能轉換。引進世界先進技術的第一個智慧農業項目于去年10月投入運營,年銷售收入可達8000萬元,今年再開工建設14個,3年內將建設30個這樣的項目。與德國巴斯夫公司合作,建設中德現代農業示范基地。世界500強美國雅培公司投資3.5億美元建設的現代牧場項目,一期投產運營。
“實施鄉村振興戰略,要堅定不移地走科技興農的道路,以先進的技術和成熟的運營模式帶動農業轉型,這是鄉村產業振興的最快路徑。比如,智慧農業大棚項目是全市重點工程,全面引進荷蘭創新模式和溫室技術,市政府與中國建材集團有限公司簽署戰略合作協議,致力打造現代農業發展制高點。 ”市農業局負責同志介紹。
推進鄉村產業振興,要著力在培育新產業、培育新農民方面下功夫。近幾年,我市各類家庭農場、專業種植養殖合作社、農村電商、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田園綜合體等新型經營主體紛紛涌現,探索了“共享經濟”“互聯網+農業”等多種經營新模式,并針對推進德州市京津冀農產品供應基地建設,培育了一批規模大、品質優、效益好的“放心農場”,帶動了農村產業發展和土地規模化經營,加快了現代農業轉型升級步伐。
今年45歲的魏德東是臨邑縣富民小麥種植專業合作社理事長,有著10年的農業規模經營經驗,在他的倡議下,成立家庭農場科技聯盟,種糧大戶聯合起來抱團闖市場。目前合作社入社會員600戶,種植面積3000多畝。他連續5年被國務院和農業部分別評為“全國糧食生產大戶”“全國種糧售糧大戶”,并當選全國人大代表。魏德東是我市新農民的代表,我市各級依托大中專院校、職業學校、網絡教育等,加大對農民培訓,使他們開闊眼界,掌握新知識、新科技,成為鄉村振興建設的生力軍。
為把更多各類優秀人才留在鄉村,目前我市正在研究制定鄉村人才振興行動計劃,把鄉村人才振興作為縣市區人才工作考核的重要內容。同時,加大農村技能人才培養力度,加快培育新型職業農民和新型經營主體,已建成鄉村人才公寓835套。
固本強基加強組織建設,塑形鑄魂推進文化繁榮,讓鄉村沐浴和諧文明之風
“中國夢”“二十四孝”彩繪栩栩如生,新建的文化廣場歌舞喜慶……德城區黃河涯鎮焦莊村是全國文明村莊,村里成立了紅白理事會,從文明喪葬、紅白事簡辦抓起,堅決抵制要高價彩禮、婚鬧惡俗風氣,每月定期舉辦儒風講堂,弘揚孝老愛親傳統美德,實現了以好村風帶民風、家風,成了遠近聞名的富裕村、文明村。村莊的巨變緣于有一個堅強的黨組織,黨支部書記張成崗講民主、勇奉獻,凡要求群眾做到的自己首先做到,樹正氣,倡新風,兩個文明一齊抓。
鄉村振興,既要塑形,也要鑄魂。我市各級深化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和“中國夢”宣傳教育,推動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和黨的十九大精神進農村、進農戶,推動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融入農村經濟社會發展各方面,鄉村各項民生事業加快發展、生態環境進一步改善。
鄉村振興,基層組織建設是關鍵因素。圍繞夯實黨在農村基層執政基礎,我市探索實行了農村黨員干部星級化管理等措施辦法,大力改善農村兩委辦公條件,提高農村黨支部書記和村兩委成員待遇,有效激發了基層活力。我市積極穩妥推進農村黨支部領辦創辦土地股份合作社,這項工作2016年在寧津縣試點,去年在全市推開,目前已成立土地股份合作社798個,入社農戶4.05萬戶,適度規模經營土地24萬畝。
如何發揮基層黨組織的戰斗堡壘作用,為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提供堅強的組織保障?武城縣創新構建“一部四會一網”治理架構,形成“黨支部領導、議事會協商決策、村委會執行、理事會落實、監事會監督、網格化管理”的“支部統領、主體分工”村級治理機制,為推進鄉村善治進行了有益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