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的十九大提出鄉村振興戰略以來,臨南鎮始終把解決好“三農”問題作為工作的重中之重,按照“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總要求,強化班子建設做保障、壯大集體經濟補“里子”、建設美麗鄉村強“面子”,描繪出了一副鄉村振興新畫卷。
村民富不富,關鍵看支部;村子強不強,要看“領頭羊”,打造一個強有力的村班子,等于留下一支“不走的扶貧工作隊”。臨南鎮將班子建設作為鄉村振興的關鍵,著力打造一支服務能力強、帶富能力強、團結能力強的村班子集體。
“真的要感謝村里的新書記,我們才能喝的上自來水呀。”談起飲水問題,劉小屯村老黨員劉成江感慨道。原來上任村支部書記因工作不力被免職后,村支書一職長期缺職,村里工作處于停滯狀態,為此該鎮組織專門力量,逐戶進行走訪調研、召開代表會議,選拔出劉振才作為后備干部,并且在今年的村兩委換屆中高票當選。不僅安上了自來水,劉振才還墊付了拖欠給鎮上的半年自來水費,以前劉小屯的工作總是拖拖拉拉,新班子上任后,工作在管區中已然名列前茅。
為選優配強村“兩委”班子,該鎮嚴格換屆程序,由鎮紀委全程監督,并且制定參選標準,進一步優化年齡結構與知識結構。截至目前完成黨支部換屆選舉的74個村中,55周歲以下支部書記有53個,年齡最小的28周歲,高中以上學歷的有41名,具有鮮明的知識信息優勢、致富帶動作用、威信力與號召力。
壯大村集體經濟是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內在保障。臨南鎮黨委將黨支部領辦創辦土地股份合作社作為農民致富、集體增收的重要抓手,加快土地入股進程,以村支部為引領、土地合作社為載體,農民以土地承包經營權入股,村集體統一經營,農民按照每年每畝雙500斤小麥玉米的產量進行保底分紅,根據生產經營需求進行二次分紅;村集體可將整理出來的閑散土地一同經營,壯大集體收入。通過土地股份合作社的推廣,既增加了農民收入,又實現了節本增效。
近日,在朱樓村南頭,機器轟隆,一片忙碌的景象。“過去我們使用手搖式噴霧的除草設備,一人一天最多只能打四五畝,速度慢效果又不好。現在合作社用機械化噴霧,一天能噴50畝左右,在鎮農技站工作人員指導下,藥量更科學,除草的效果大大提高了,還降低了防治成本。”同康土地股份合作社理事長趙峰說。截至目前,該鎮共注冊成立土地股份合作社10家,入股579戶,農民入股土地4266畝,村集體整理閑散土地110余畝,每年可增收20余萬元。
創辦土地股份合作社如火如荼的同時,該鎮還大力推進集體產權制度改革,為農村規模化經營提供基礎。“不管是實施產權制度改革,還是創辦土地合作社,我們的最終目的就是壯大村集體經濟,讓全體村民享受改革紅利,實現脫貧致富。”鎮長王中瑋如是說。
“過去村子的路‘傷痕累累’,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地上可見果皮菜葉,房前屋后亂堆亂放更是不少。”李佛頭村黨支部書記李先華說起以前的村莊環境還記憶猶新。但在環境綜合整治和美麗鄉村建設的開展下,如今的村子街道干凈整潔,村容村貌煥然一新。去年來,他和村兩委在鎮政府的帶領下,還為村里栽植綠化樹5000余株,新建廣場2400平,為村莊增添了富有詩意的墻體繪畫。“我們村真是攤上好事了,我出去工作才半年時間,村子就大變樣了,我在朋友圈發的村里的照片,同事看了直點贊……”談到村里的變化,村民張樹恒笑的合不攏嘴。
鄉村振興不僅要“鼓起腰包”,更要提高“顏值”。該鎮將美麗鄉村與扶貧攻堅、生態建設、現代農業、村集體經濟增收、領辦創辦土地股份合作社、村“兩委”班子建設等深度融合,“七位一體”齊頭并進,有效地激活了各種發展要素,集聚了社會多方力量,闖出了一條易復制、能推廣、可持續的鄉村建設之路。截止目前,全鎮新型農村社區入住農戶達1200余戶,新建省級美麗鄉村示范村3個,打造出李佛頭、張占吳、火把張、小街子等一批生態宜居、產業興旺、鄉村文明、治理有效的美麗鄉村典型,為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奠定了堅實基礎。
該鎮黨委書記黃東傳表示:“十九大報告提出‘鄉村振興戰略’讓人耳目一新,為此我鎮要把握有利時機,內外兼修、迅速行動,真正讓‘班子強起來、農民富起來、農村美起來’,努力爭創國家級特色鎮。”□高程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