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希偉(左)指導員工進行數據分析
□本報記者馬樂本報通訊員李月
“大數據平臺使生產環節所有數據全程可追溯,我們可以跟蹤對比歷史數據的發展趨勢,查漏補缺,優化生產工藝,促進節能降耗。 ” 5月4日,在禹王集團信息管理中心,市勞動模范、禹王集團兩化融合辦公室主任、信息管理中心經理劉希偉指著電腦屏幕上的數據向記者介紹。“劉希偉和他的團隊為公司搭建起信息化與工業化融合的技術平臺,以新技術支撐新產業、新業態、新模式,為集團新舊動能轉換和創新發展奠定基礎。 ”禹王集團董事長劉錫潛如此評價。
從運維人員到業務骨干
作為土生土長的禹城人,2005年從山東理工大學工業自動化專業本科畢業的劉希偉回到家鄉,進入禹王集團信息管理中心,負責計算機設備、系統管理與維護。
當時公司信息化建設剛剛起步,整個中心只有5個人。劉希偉回憶,由于人手少、任務重,他一個人當兩個人用,遇到技術難題,就徹夜查文獻、做測試,“大多數文獻都是英文的,我英文不好,就抱著字典一個單詞一個單詞地查,技術上有不懂的地方,就咨詢前輩。 ”“劉希偉十分好學上進,本職工作不落下,還學習了管理課程。 ”同事孫斌介紹。
憑借吃苦耐勞、敢于突破的韌勁兒與闖勁兒,劉希偉從普通的運維人員逐步成長為團隊技術骨干,先后擔任系統管理員、業務主管等,在他的帶領下,部門崗位設置不斷健全,規模不斷擴大,承擔的職責也越來越多。目前已發展成一支擁有30多人的高水平專業技術團隊,其中多數外地員工都是劉希偉登門攬才招引落戶禹城的。對于挑選人才,他也有自己的準則,“不但要專業技術過硬懂管理懂業務,還必須有想法有干勁兒。 ”
自主設計集團兩化融合平臺
2007年,國家提出兩化融合戰略,禹王集團緊跟形勢,大力開展信息化與工業化深度融合,實現傳統制造向智能制造模式的轉變。時任信息管理中心業務主管的劉希偉臨危受命,迅速組建了兩化融合辦公室,實施“互聯網+”及兩化融合項目。
項目開始之初,劉希偉便走了一步險棋,要走出最適合禹王的兩化融合之路,放棄直接利用外部團隊的成熟經驗,堅持核心業務體系由公司團隊自主設計、規劃、實施,技術支撐系統交給外部的專業團隊來輔助建設。“當時公司信息化、工業化都已經比較成熟,但對如何融合完全是摸著石頭過河,靠查閱資料、向先進地區學習,再加上與公司實際結合,摸索出的方法。”劉希偉介紹,這些工作反反復復一做就是兩年。
功夫不負有心人,在他的帶領下,團隊先后完成了運維管理、信息安全管理等體系建設,搭建起集團云數據中心、ERP(企業資源計劃)等信息化應用系統,在集團內實現了信息化布局。“比如采用ERP軟件管理生產流程后,營銷部接到一張新訂單,系統馬上就能將需求分解到原料、生產、包裝等環節,產品還能實現全程可追溯。采購成本降低近4成,產能提升超10%,直接帶來經濟效益近億元。 ”劉希偉說。
2014年,禹王集團憑借著在兩化融合工作中的突出表現,入選全國首批兩化融合管理體系貫標試點企業。
博采眾長積極參與行業交流
“信息化的進程,就是一個互相交流學習,共同進步的過程。 ”13年的工作經驗,讓劉希偉深諳這一道理。
他先后加入了山東省CIO聯盟、山東省CIO智庫、山東省智能制造聯盟等組織,積極參與行業內的各類技術交流活動,熱心為同行答疑解惑。
除此之外,劉希偉在組織各類技術推廣和學習活動中,也起到了不可或缺的作用。在他的帶動下,禹城當地多家企業也參與到信息化聯盟、行業聯盟的各類活動中,通過外出學習參觀、專家講演指導等形式,提升了企業兩化融合的水平。目前已有20多家企業在交流活動中受益。
2017年,劉希偉被評為省兩化融合先進個人,其主持的大豆產業信息綜合服務平臺項目被評為省計算機應用優秀成果二等獎。“如今,兩化融合工作已經成為禹王集團核心戰略的一部分,等我們的大數據指揮中心投用后,將能把集團的運營完全數字化,管理者在指揮中心就能掌握生產現場和各級部門所有的‘一手’數據,為管理提供決策依據。 ”劉希偉信心滿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