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洪義
馮祖培,字梅臣,清末民初人,系直隸省天津府慶云縣 (今屬山東省德州市)嚴務鄉(xiāng)馮橋村人,是中國近代軍事教學的奠基者和近代鐵路修筑的先驅(qū)者。
筆者查閱慶云縣志 (民國四年版)、馮氏族譜(民國六年版)等資料,反復推敲,漸次梳理出馮祖培為學從政的大致脈絡。究其一生,馮祖培與軍事教學、鐵路修筑結下不解之緣,走進中國近代風云際會的大變革、大動蕩時代,寫下跌宕起伏的傳奇人生。
先從馮祖培的少年求學說起,考入武備學堂成為他改變?nèi)松钠瘘c。北洋武備學堂是清末光緒十一年(1885)直隸總督、北洋大臣李鴻章在天津創(chuàng)建的培養(yǎng)新式陸軍軍官的第一所學校,學制3年,設立步、馬、炮、工程四科,首期學員有馮國璋、段祺瑞等人;光緒十二年(1886)聯(lián)芳接任總辦,成立幼年鐵路學堂,學制5年,專門招收20歲以下的聰穎子弟。光緒十三年(1887),官宦門第、家境殷實、素有報國之志的馮祖培赴天津求學,被北洋武備學堂所屬的幼年鐵路學堂招錄,成為首期百名學員之一,自此認識在武備學堂學習尚未畢業(yè)的馮國璋、段祺瑞等人,為以后在保定武備學堂共事奠定了基礎。
至光緒十六年(1890),北洋武備學堂增設鐵路科,在幼年鐵路學堂學習3年尚未畢業(yè)的馮祖培旋即轉(zhuǎn)入武備學堂鐵路科學習。按照3年學制,光緒十九年(1893)馮祖培從北洋武備學堂畢業(yè)。當時,東三省正在修建鐵路,馮祖培學有致用,被派往京奉鐵路(今京哈鐵路)先從實習生做起,逐漸成長為優(yōu)秀的工程人員。在此期間,馮祖培認識了在東北主持修建鐵路的詹天佑,也為以后參與修筑川漢鐵路埋下伏筆。
光緒二十七年(1901),辛丑條約簽訂,規(guī)定天津附近20里區(qū)域內(nèi)不得有中國駐軍,時任直隸總督、北洋大臣袁世凱隨奏明朝廷將天津軍事機構全部遷往保定。光緒二十八年(1902),清政府在保定設立北洋常備軍的軍政司,下分兵備處、參謀處、教練處。光緒二十九年(1903),北洋速成武備學堂在保定成立,筑路10年仍未見到京奉鐵路全線通車的馮祖培迎來人生的重大轉(zhuǎn)折。
武備學堂成立伊始,馮國璋由保定軍政司教練處總辦調(diào)任督辦,馮祖培調(diào)任監(jiān)督,掌管教務。武備學堂學制2年,每年招考200余名學生,分官長班、洋文班、師范班等。不久,北洋將弁學堂并入北洋速成武備學堂。同年,成立姚村幼年武備學堂,學制3年,歸北洋速成武備學堂督辦馮國璋兼管。
光緒三十二年(1906),保定軍政司參謀處總辦段祺瑞調(diào)任北洋速成武備學堂督辦,鄭汝成任總辦,改成陸軍速成學堂(保定陸軍軍官學校的前身),不久擴建為通國陸軍速成學堂,面向全國招生,從而成為清政府設立的第一所全國性的軍官學校。與此同時,姚村幼年武備學堂總辦由馮祖培繼任,改為姚村陸軍小學堂,每年招收學生100人,除留學外畢業(yè)后全部進入速成武備學堂分科學習。光緒三十五年(1909),保定陸軍速成學堂停辦,同年底馮祖培離職,姚村陸軍小學堂也于民國成立后停辦。
馮祖培在北洋速成武備學堂、姚村幼年武備學堂任職達6年之久,這期間與馮國璋、段祺瑞成為至交,辦學成績卓著被保舉為二品銜候選道員,賞戴花翎,培養(yǎng)的學生多達2000余人,日后成為將官者數(shù)不勝數(shù)。非常有趣的是,數(shù)年后馮祖培的次子馮緝賢娶了自己學生謝珂(國民黨陸軍中將)長女謝明哲為妻。更為巧合的是,這眾多學生中就有日后成為南京國民政府總統(tǒng)的蔣介石,他是光緒三十三年(1907)考入保定通國陸軍速成學堂炮兵科的學生,上世紀七十年代,馮祖培的四夫人賈松竹在臺灣去世,蔣介石親自為墓園題字“教忠有方”予以褒獎,也寄托了對老校長馮祖培的懷念。另有一事還需提及,馮祖培在姚村幼年武備學堂任職時,本村堂侄馮象鼎前來投奔,考入保定陸軍小學堂,1906年考送日本軍官學校學習,歷任旅長、軍長等職,1926年被北洋政府授陸軍少將,1945年、1946年先后被南京國民政府授陸軍少將、中將。
馮祖培離開姚村陸軍小學堂,趕赴川漢鐵路任職,這次迎來了人生中的第二個轉(zhuǎn)折。川漢鐵路是清朝末年計劃修建的一條鐵路線。光緒三十四年(1908)十一月,詹天佑被任命為川漢鐵路總工程司,顏德慶為副總工程司。宣統(tǒng)元年(1909),修路在即,急需人才,詹天佑隨將在京張鐵路修筑中受過實踐鍛煉的青年工程人員陸續(xù)調(diào)往川漢鐵路工地,馮祖培也收到詹天佑的電報隨即答應到四川鐵路任職。同年十月,川漢鐵路宜萬段正式開工。宣統(tǒng)二年(1910)春,馮祖培趕赴宜昌,任川漢鐵路副總工程司,與先后前來的耿瑞芝、溫維清、張鴻誥、程錫培、蘇以昭、黃錫蘭、王國勛、周良欽、周琳、陸耀庭等人分別擔負10個分段和測量處的工程司,保證了川漢鐵路的工程建設,他們是中國近代鐵路建設事業(yè)的先驅(qū)者。
宣統(tǒng)三年(1911)秋,辛亥革命爆發(fā),湖北革命軍占領宜昌,宜昌鐵路工程遂停。民國元年(1912)四月,北洋政府陸軍部成立,以總長、次長為主官,下設秘書、編纂、司務、主計和軍衡司、軍務司、軍械司、軍需司、軍學司,馮祖培被委任司務。同年十月,北洋政府陸軍部任命馮祖培為上海制造局(原江南制造總局)協(xié)理,協(xié)助督理陳榥管理兵工廠。民國二年(1913)四月,北洋政府交通部委任馮祖培為漢粵川鐵路督辦,負責宜萬鐵路的清理勘估及移交。同年六月,民國政府接收川漢鐵路工程,川漢鐵路駐宜昌公司改名為“宜夔工程局”,馮祖培擔任漢粵川鐵路宜夔工程局副局長之職。因川漢鐵路移交有勛勞于國家,北洋政府特授馮祖培四等嘉禾章。之后,宜夔工程局易名為“湘鄂鐵路宜夔管理處”。
馮祖培身處亂世,從政為官事業(yè)有成,經(jīng)商辦廠亦多有建樹,因家居津門,所辦紗廠、水泥廠、窯廠等實業(yè)也多在天津,尤其值得一提的是,民國二年(1913)馮祖培與李政庵(后任天津織染同業(yè)公會副總董)、曲同豐(曾任保定北洋速成武備學堂教練官)出資10萬元在天津小西關創(chuàng)辦了中國第一家生產(chǎn)帆布的企業(yè)宜彰帆布有限公司,生產(chǎn)“三星”牌帆布,產(chǎn)品主要供應軍隊、僑工及各地車篷,1915年參加首屆巴拿馬太平洋萬國博覽會,“三星”帆布獲得金獎。
最后,再說一下馮祖培的宗親及家事。太祖父馮璉與胞兄馮瑚于嘉慶元年(1796)參加乾隆皇帝千叟宴,分別恩賜七品頂戴、六品頂戴,一時傳為佳話。曾祖父馮克昌敕封文林郎,曾祖母胡氏敕封太孺人。伯祖父馮應漢鄉(xiāng)試舉人,早年在江浙為官,歷任昌化、東陽、壽昌、仁和等知縣,晚年任山東鄒縣知縣,皆存惠政。祖父馮應軫,貤封中寧大夫,晚年將所有田產(chǎn)均分給七個子侄,大義之舉傳為美談,恩賜孝友牌坊;祖母張氏是海豐縣丙戌科進士、殿試傳臚山西老營參將張琴堂的胞妹,貤封太夫人。伯父馮景周例授佐郎文庠生,精通外科,救治病人無數(shù)。父親馮景夔誥封光祿大夫,醫(yī)術精湛,擅長內(nèi)科,在析津(今北京大興)一帶最為出名;母親徐氏、齊氏均誥封一品夫人,徐氏是慶云縣徐家堰村辛巳科舉人、河南閿鄉(xiāng)(今靈寶縣)知縣徐圭璋之女。胞兄馮祖蔭授藍翎同知(正五品)職銜。
馮祖培先后娶妻四人,育有二子三女。大夫人李氏是鹽山縣大豐家莊孝廉李曰珍的長女,生女馮淑賢;二夫人秦氏,河北唐山灤縣安各莊人,未有子女;三夫人徐氏,江蘇蘇州人,年輕辭世,生子馮紹賢,生女馮淑莊;四夫人賈松竹,江蘇揚州人,生子馮緝賢,生女馮淑荷。其中,長子馮紹賢,民國時期在天津城內(nèi)東馬路開辦太平旅館及店鋪,其后人在唐山定居。次子馮緝賢,1917年12月出生,黃埔軍校13期畢業(yè),1945年任抗戰(zhàn)時期四川成都的黃埔軍校上尉隊長兼馬術教官,1949年考入陸軍大學第23期,隨國民黨軍同去臺灣,歷任軍職,以少將職銜退役,2009年去世,時任臺灣地區(qū)領導人馬英九為其授“旌忠狀”。
據(jù)馮氏族人講,馮祖培系十五世族人,性格謙和,守信然諾,輕財重義,樂善好施。馮祖培與北洋政府總統(tǒng)馮國璋為結拜兄弟,其母過壽時馮國璋曾送壽匾壽聯(lián)。民國六年(1917)春,馮祖培將校閱檢正并作序的族譜文稿出資付印成書,為宗族做了一件大好事。馮祖培晚年寓居天津,開辦企業(yè)商鋪,老家親族鄉(xiāng)鄰多有投奔者,無不感恩涕零。 1923年,馮祖培病故安葬在故里,卒年50余歲,天不假年,令人唏噓。
時光流逝幾多滄桑,天地造化皆有因緣。時距今日,馮祖培去世將近百年之久。 2017年冬,遠在美國定居的嫡孫馮龍驥受先人感召,多方打聽歷盡周折,通過嚴務鄉(xiāng)派出所民警陶萌聯(lián)系上馮橋宗親,于2018年4月29日攜夫人回到故里為祖父馮祖培立墳樹碑。筆者欣聞此事,倍感同村前輩至偉功績,虔作此文以示于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