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鳳庭
明朝永樂年間,浩浩蕩蕩的移民隊伍中,有周姓男子從山東壽光來到了當時“春燕歸來無棲處,赤地千里少人煙”的魯西北某地,停下腳步建園落居,開始了櫛風沐雨的艱難創業。
時光荏苒,時過境遷。歷經數十載晨興夜寐、克勤克儉,周姓男子聚攢了大量錢財,日益家大業大,已成了有名的財主戶。但他從不顯山露水、為人低調,一直過著破帽遮顏、深藏若虛的平淡日子。
有一天,村里來了個賣牛籠嘴的,這時候家里也正需要這東西。于是,他便來到了攤前看了看,搖了搖頭沒說話。賣主問,“我的牛籠嘴不好嗎?”周財主慢吞吞地說,“好是好,就是太少了,不夠我家用的! ”賣主上下瞅了瞅他的打扮說:“這樣吧,咱倆打個賭。如果我的牛籠嘴真不夠你家用的,我一分錢不要白給你!如果你家的牛太少,每只牛籠嘴你給我雙倍的錢,怎么樣?”周財主笑著說,“你跟我回家吧! ”
一會兒,二人便到了周財主家。一進門,賣牛籠嘴的立刻傻了眼。只見棚里及整個庭院里栓滿了牛。周財主說,“把牛籠嘴光給我家干活的牛戴上吧,小牛就算了! ”“那,有多少?”周財主回答說:“九十九個,還不夠一百呢!”此時賣牛籠嘴的又悔又愧趕忙不停地向他道謙,賠不是、說好話。而周財主笑了,如數付給了他全部的牛籠嘴錢,分文不少,最后還好酒好酒飯招待了一番。
此后,這位姓周的財主在方圓幾十里聲名遠揚起來了。由于其家中有一巨大的蜂窩,人們便稱其為“周窩蜂家”,久之其村名亦稱“周窩蜂”。后來子孫感覺其名不雅,遂更名為“周家莊”。建國后,因當地另有一周家,為區分甄別,按大小冠名為“大周村”,即今天我區滋鎮大周村。
斗轉星移,滄海桑田。今天的大周村民們人人秉承祖訓,勤勞致富,在不斷追求幸福小康生活的同時,把昔日先祖篳路藍縷、振興家業的故事深深地銘刻自己的腦海里永志不忘且愈久彌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