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州新聞網訊(趙成新)“政府號召結構調整,種大豆有補貼,有專家指導,還有公司回收大豆,比種玉米畝收入高,我們家15畝地全都種了大豆。 ”6月8日,房寺鎮獅子昝村村民昝學勝在剛收割完小麥的地里,忙著種植優質大豆。
房寺鎮黨委書記韓瑞介紹說,種植優質大豆,是調整產業結構的一種好方式。去年全鎮種植優質大豆5000畝,畝均收入約1100元,除去成本,每畝比種玉米多收入200元左右。今年全鎮計劃發展2.7萬畝,目前已種植8000畝,6月中旬將全部完成種植。
今年,我省實施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鼓勵種植優質大豆,每畝給予150元的補貼,同時對購買大豆專用機械省市補貼總額達到農機價格的50%。在此基礎上,德州市農科院、禹城市農業局等相關部門,為大豆生產全程提供服務。特別是,房寺鎮去年優質大豆種植基地的效益為村民吃了定心丸,而且大豆全部由禹王公司訂單收購,解除種植戶的后顧之憂。
于是,房寺鎮把種植優質大豆作為農業結構調整的突破口,在去年成功種植5000畝優質大豆的基礎上,今年調整優化布局,在全鎮推廣種植優質大豆2.7萬畝,全力打造優質大豆示范方,不斷讓農民增收,農業增效。
為全面搞好服務,房寺鎮成立了優質大豆推廣總指揮部。鎮黨委書記任總指揮,鎮長任副總指揮。分片區下設8個分指揮部,班子成員、管區書記、包村干部“三位一體”推進工作,全部吃住在指揮部,24小時釘靠,全天候跟蹤服務,及時解決大豆種植遇到的各類難題。指揮部插起紅旗,掛圖作戰,以目標倒逼進度、督查倒逼落實,掀起優質大豆種植熱潮。做好宣傳發動,層層召開大豆種植培訓會,聘請專家把培訓會開到田間地頭;邀請種植戶講成功經驗,通過現身說法,與群眾算清大豆種植的經濟賬,引導群眾轉變觀念和思路。利用廣播、懸掛條幅、發放明白紙等形式,將種植大豆的優勢宣傳到位。
崔李社區的李清衛是房寺鎮今年最早種植優質大豆的戶,割了麥子就種上了。現在,大豆已經發芽了。為此,房寺鎮組織種植戶到他家的地里召開了現場觀摩會,并邀請德州市農科院、禹城市農業局的專家到現場進行技術指導。李清衛說:“有了農業專家手把手的教,我的信心更強了,剩余的100畝地也全部種優質大豆。 ”
獅子昝村種糧大戶韓中旺共種植優質大豆70多畝,他說:“鎮政府給我們統一調配了機械,小麥聯合收割機和大豆專用播種機同時進場,統一作業。小麥收割后,直接播種大豆,給我們解決了大難題。 ”
房寺鎮通過多方協調,共調配大豆播種機90多臺,合理分配到8個片區,保證大豆種植緊張有序地開展。此舉,極大減輕了勞動強度,節約了生產成本,使農民從讓我種,轉變為我要種,增強了農民種植大豆的主動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