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上端午節了,街頭巷尾到處都飄蕩著粽子的清香。從超市買回來,總是感覺缺少了點什么,悵然若失。
我還是懷念小時候,懷念故鄉,想念姥姥做的粽子香。記得每年端午節的時候,我們都會像過年一樣滿心歡喜地期待,因為又可以吃上香香甜甜的粽子了!在那個白面饅頭和米飯一年難得吃上一回的年代,幾個粽子對于年少的我們來說,就是天大的幸福。
何止是粽子香啊,那些不可勝數的樂趣一直在記憶里永存。村東南有個灣(我們這里把池塘叫灣),沿著灣邊那條曲折的林陰小路,就是那口老井。老井上絡繹不絕有前來挑水的人,人們的說笑聲、水桶的吱吱聲,以及水里咕咕的蛙鳴聲,簡直就是一首美妙動聽的鄉間樂曲。
灣邊的那一片蘆葦蕩,郁郁蔥蔥。每逢夏日,捉魚、摸蝦、逮泥鰍,在青青的蘆葦叢中撿拾鳥蛋,成了孩子們的天堂,留下了許多美好的回憶。
就要端午節了,按姥姥的吩咐,我挽起褲腳去灣的深處,采了一些新鮮碩大的蘆葦葉子回來。姥姥洗凈后泡在水里,還有淘好的米也提前浸在盆里。
到了五月五這一天,慈祥的姥姥滿臉幸福地開始包粽子了。她先拿起兩三片粽葉,把它折疊成一個小漏斗的形狀,再抓一把糯米放入,然后加兩粒紅棗進去,上面再用一把米夯實。最后,巧手的姥姥把葦葉折過來反復包扎結實,一會兒功夫,一盆綠鴿子似的粽子就完工了。姥姥慢慢看著,像在欣賞一件藝術品,笑意盈盈。
我的任務是幫著燒火,下了鍋的粽子要煮好長時間,那可是甜蜜而漫長的等待啊!粽子出鍋了,一屋子一院子的香氣在飄蕩。暗綠的粽葉,瑩白的糯米,紅紅的大棗,誘惑人心。葦葉清涼的草木氣息,合著糯米的香、大棗的甜,刺激著味蕾。嘗一口,香甜繞齒,軟綿可口,看我們貪吃的樣子,姥姥笑吟吟地一個勁兒地囑咐:慢慢吃,別燙著。
那場景,一直在記憶深處歷久彌香。每年的端午,都會想起小時候的粽子香,想起最疼愛我的慈祥的姥姥來。
綠色的田野,是我們天然的樂園。開著金黃花的蒲公英、粉色喇叭花的野草,擠滿溝邊河沿。這些都是喂豬的好食料。艾蒿最多了,但有一種很濃的味,豬不愛吃。不過把艾蒿曬干后點燃,可以驅趕蚊子,所以每逢夜晚,姥姥都會在屋里點上一把艾草,那股清涼的香味,一直伴我們度過一個漫長的酷夏。
那時候放學后的任務就是去拔草,邊拔邊玩,玩游戲,捉螞蚱,樂此不疲,一直玩到黃昏。把逮來的螞蚱穿成一串拿回家來喂雞,姥姥說,等下了蛋,給你們換甜杏吃。心里,于是又多出了一份期待。
我們就這樣在甜美的期待中一天天長大,長大后的我們,卻離故鄉越來越遠了,而思念卻越來越濃了。
又是一年端午,成堆的粽子滿滿當當,彰顯著節日的隆重。空氣中有艾草的清香在游走,抬頭便能看到穿行在街頭手持艾草的人。那是來自故鄉的味道,田野的味道。
傳統的節日,延續著古老的風俗,承載著美好的期望,也讓終日奔波疲倦的心在這古老又溫馨的節日里,得以回歸和休憩——重溫故鄉與親情的味道,領悟人生之美好。
感恩,盛世下的每一天,都是吉祥安康日。
□崔愛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