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王志冕
出夏津縣城向南,乘車僅需8分鐘,便可抵達南城鎮丁坊村。連片的葡萄園里,一串串葡萄晶瑩剔透、掛滿枝頭。“再有兩個月,這些葡萄就成熟了。以前這些閑置土地沒人種,李書記和陳書記來了以后,幫俺種上了葡萄樹,一畝地能收入5000元。 ”6月12日,丁坊村村民李正文說。
李正文所說的李書記和陳書記,是市政府辦公室派駐丁坊村第一書記李建墩和陳曉。去年3月,上任伊始,他們便圍繞“黨建、脫貧”兩項任務,挨家挨戶走訪,找到了制約全村發展的癥結。
針對黨支部人員力量較弱、組織沒有凝聚力、村民沒有向心力,李建墩和陳曉確定了“黨建是一切工作的引領”這一思路,在村里推廣開展“黨建+黨員活動日”等活動,規范嚴肅黨內生活,讓黨員重拾榮譽感、責任感。去年底,該村順利完成“兩委”換屆,支部力量得到進一步提升。“水難澆、道難走是村里的大難題。在黨員會、群眾代表會上,幾乎所有人都提到這兩件事。 ”李建墩介紹。丁坊村地下水堿性大,村里一大半土地澆不上水、只能靠天吃飯。為此,二人多次協調、邀請市縣兩級交通、水利等部門來村考察,確定上報了修路計劃、申請了機井項目。“去年我們打了4眼機井,修了600米的進村路和前街路。今年又打了4眼機井,并申請了農村道路戶戶通工程,總算解決了困擾村民的大難題。 ”陳曉說。與此同時,他們還積極協調資金,為丁坊村安裝了路燈、修建了文化書屋和休閑廣場。目前,丁坊村已入選了省級美麗鄉村項目,下一步他們將充分利用村里的閑置宅基地,進行規劃整理,種植花卉苗木,建設干凈整潔、富有特色的美麗鄉村。
支部強了、人心齊了,如何讓貧困戶脫貧、讓貧困村“摘帽”,又成了第一書記的“心事”。通過走訪調研,他們決定對全村12個貧困戶實行“一戶一案、一人一策”,瞄準“病根”開藥方——
貧困戶張孟保夫婦因病喪失勞動能力,兩個女兒身體健康、學習成績優秀,李建墩和陳曉為張孟保一家申請了低保,并多渠道籌資解決孩子的學費問題;年僅33歲的貧困戶張起患有遺傳性視網膜疾病,兩個女兒正在讀小學,生活壓力較大,李建墩和陳曉積極聯系愛爾眼科醫院為其治療,并購買特制眼鏡減緩孩子視力下降;55歲的孫金英一家雖實現了脫貧,但全家人生活狀況仍不樂觀,李建墩和陳曉幫她在手工藝品加工廠找到了工作,忙時,孫金英一天能有近百元的收入……“丁坊村有種植葡萄的傳統,上世紀90年代幾乎家家戶戶種葡萄,目前全村仍有分散種植的葡萄園50多畝。 ”陳曉介紹。在征求村民意愿的基礎上,他們確定了建設100畝葡萄園的發展規劃,并于今年3月開始種植。
“我們成立了丁坊葡萄專業合作社,采取土地入股分紅的方式開展規模經營,并由田莊鄉的葡萄產業園負責銷售。初步估算,村集體年收入能達到3萬元。 ”陳曉說。今年他們通過林業系統爭取到20萬元的經濟林項目資金,免費為村民提供葡萄苗、固定桿等設施,還依托鄉鎮黨委政府爭取到了土地整理項目,在葡萄園里規劃建設三縱一橫四條道路,為發展鄉村采摘旅游奠定基礎。“貧困村發展要靠內生動力。我們充分發揮扶貧資金的撬動放大作用,集中力量發展葡萄種植,變‘輸血’為‘造血’,打造一支帶不走的扶貧隊伍。 ”李建墩說。
“目前,丁坊村已在去年底實現了貧困村“摘帽”和貧困戶全部脫貧,但全村集體經濟實力弱、發展較為落后的局面并未得到有效扭轉。我們爭取在明年駐村工作結束時,初步把丁坊村建成產業有基礎、生態有提升、組織更健全的現代鄉村。 ”談及未來,李建墩和陳曉信心滿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