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州新聞網訊(龐占英 孟燕)“以前,秸稈都被當柴燒。如今,經過再加工,秸稈做成飼料,可以到養殖場換肥料。”近日,禹城市潤土種植合作社董事長李太東說。自打連續參加了兩屆新型職業農民培訓班后,李太東觀念新了、思維活躍了:把秸稈收起來,做成飼料,送到養牛場,再把養牛場的牛糞拉回來上到地里養莊稼,一年能節省不少有機肥料錢。“這新型職業農民培訓班可讓我學到不少知識。”李太東興奮地說,“參加培訓后,我認識了許多農業專家,遇到問題及時通過微信、電話等形式找專家解答,并學到了新的經營理念。看,現在我們合作社里除了種植傳統的小麥、玉米,還種植有機西蘭花、金銀花、枸杞、桑葚等,擴大土地利用率,同時,我還探索了‘種養+’生態循環模式,注冊了‘禹’品牌商標。”
像李太東一樣,禹城市許多農民通過新型職業農民培訓收獲良多。近年來,禹城市圍繞產業增效、農民增收的目標,把培育新型職業農民作為推進生態精品農業發展的重要舉措來抓。 5月25日,在辛店鎮維多利亞牧場,該市邀請到山東省農科院著名小麥專家王法宏教授,講解沼液沼渣利用的好處。田地里聚集了上百位村民聆聽王法宏教授的精彩講解。
據介紹,禹城市采用開展理論教學與實踐教學相結合、參觀考察與經驗交流相結合、傳統培訓方式與現代培訓手段相結合等形式,多次邀請省市農業專家,面對面授課,提高新型職業農民培訓的參與性、互動性和實踐性。工作人員到田間地頭與農民深入交流,梳理總結出農民最迫切想要學習的內容,邀請專家前來有針對性授課。并通過精準遴選培育對象,設計培訓內容,按照知識農民、新生代農民和大齡農民,實行差異化教育培訓。今年上半年,該市開設了村級農產品質量安全管理培訓班,果木栽培技術、蔬菜種植技術、農產品種植技術、互聯網+精品果蔬產銷技術等培訓班共計50余期,培訓新型職業農民850余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