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九大報告指出,人民健康是民族昌盛和國家富強的重要標志。要完善國民健康政策,為人民群眾提供全方位全周期健康服務。加強基層醫療衛生服務體系和全科醫生隊伍建設。
樂陵堅持政府主導和保基本、強基層、建機制原則,大力實施基層衛生服務體系建設、基層醫療衛生機構標準化整改、基層醫療衛生服務能力提升、家庭醫生簽約服務、衛生計生信息化應用等重大工程的推進,不斷優化醫療衛生資源配置,提高基層醫療衛生服務水平,為建立分級診療制度和保護群眾身體健康提供堅實保障。
整潔的環境,先進的設備,高超的技術,精心的護理……無論是在鄉鎮衛生院,還是村級衛生室,都不由讓人發出贊嘆。“從家里騎電動車不到10分鐘就能到這看病了,真方便,不用每次都往市里跑。” 6月14日,在朱集鎮中心衛生院門前,剛剛看完病的小常村村民常玉棟說。得知記者前來采訪,他還多嘮了兩句:“我覺得我們鎮上這個衛生院建得很不錯,基礎設施配備還挺齊全的。 ”
感冒打針不出村,小病不出鎮,在家門口就能享受現代化的醫療服務,是棗鄉百姓多年的夢想,如今慢慢成為了現實。
強基礎,基層衛生機構標準化率達87.5%
站在楊安鎮中心衛生院門前,大氣的醫務大樓讓記者眼前一亮:敞亮的大廳、干凈的樓道、整潔的病房和完善的配套設施……曾經狹小陳舊甚至有些破落的衛生院經過升級改造,舊貌換新顏。“以前衛生院病人多、空間小、就醫環境嘈雜,別說B超等基本儀器了,最好的醫療設施也就是個血壓計。”楊安鎮中心衛生院院長尹佃勇道出了多年前鄉鎮衛生院的窘況:用房是上世紀50年代建成的磚木結構房,設備大部分都是一二十年前購置的,病人經常沒進門就搖頭去城里就醫去了。
2017年至2018年,我市積極開展了基層醫療機構標準化建設工作。按照輕重緩急,分層解決、分批推進,達標一批、推動一批的原則進行創建。“這是候診廳,這是診斷室,這是藥房,這是治療室……”6月14日,楊安鎮趙明月村衛生室鄉村醫生趙志慶熱情地向記者介紹他的“新房子”。
趙志慶說:“舊衛生站以前只有2間用房,缺乏很多必要的設施設備。規范化建設后,衛生站用房面積擴大了一倍,并且還配備了30多種基本醫療設備設施。從診療床到滅菌器、中藥柜、物化器等,該有的終于都有了。”
從事鄉醫工作29年的趙志慶,見證了村衛生站由一間破舊小屋變成一家嶄新的衛生站,心里滿是欣慰。他興奮地說:“有一個工作新環境讓人倍感精神,干勁十足。 ”
如今,我市基層醫療衛生機構共407家,其中社區衛生服務中心4家、中心衛生院5家、衛生院11家,社區衛生服務站7家、村衛生室380家。業務用房方面407家達標,設備配置方面407家達標,人員配置方面357家達標,科室設置方面407家達標。
補短板,打造“留得住”的鄉村醫生隊伍
破解“看病難”,人才是關鍵。畢業于齊魯醫藥學院的曹建升,現在在寨頭堡鄉衛生院工作,他最擔心的就是被人嘲笑為“鄉里的水平”。 6月初,市衛計局又派他到德州市參加全科醫師轉崗培訓。他說:“我的臨床技能與省、市大醫院的醫生相比差距很大。但是通過參加全科醫師轉崗培訓,提高了我的醫療和公共衛生服務綜合能力,能更好勝任基層衛生服務工作,這個機會對我太珍貴了! ”
記者在我市部分農村地區采訪發現,雖然我市近年來大力提高鄉村兩級醫療衛生人才待遇,但由于歷史欠賬多、底子薄,人才的起點低、提升難,導致個人收入增長緩慢,基層“用不了在崗的人、招不到想要的人、留不住干活的人”,直接影響了正常醫療業務的開展。
面對這種情況,我市并沒有消極對待,而是從自身想辦法,在明確職責的同時,引入競爭機制,采取人員準入制、績效工資制來聘人、用人,公平、公正、公開選拔村衛生室室長,實行近親回避制度,執行藥品統一代購,財務統一管理,工資統一發放,人員統一調配,工作統一考核。
我市從農村衛生和鄉村醫生隊伍的實際出發,鼓勵鄉村醫生參加多門類的醫藥培訓,有200多名鄉村醫生參加了成人高考和網絡教育培訓,進一步提升了鄉醫的整體素質,近期舉辦了鄉村醫生參加中醫藥適宜技術培訓, 75%的村衛生室能夠提供中醫藥服務。
對鄉村醫生承擔的基本醫療服務,我市結合現有醫保制度,通過基藥補助和一般診療費給予補償,對鄉村醫生承擔公共衛生服務、服務數量、質量、標準制定了具體的補助標準,按照考核成績定期向村衛生室發放公共衛生服務補助金,保證了鄉村衛生室各項工作的正常開展。
我市衛生部門高度重視基層醫療隊伍建設,通過常態化教育培訓、業務指導,提升村衛生室醫護人員業務水平與職業素養。對村衛生室所有在崗人員提供專業技術培訓和進修深造機會,充分發揮縣級醫院的龍頭作用,與縣級醫院結成對口支援關系,積極發展農村遠程教育、遠程醫療,加強城市與農村醫療服務人員的業務指導和學習交流;提供更多的學習和交流機會,切實提高農村衛生人員業務水平,提高鄉鎮衛生院和村衛生室的服務能力;以逐步改善村醫的經濟待遇為基礎,強化提升村醫專業素養,通過加強全科醫學教育,逐步實施免費為農村定向培養全科醫生和招聘執業醫師計劃,保證鄉村醫生隊伍建設的可持續性。
做品牌,從疾病治療向全面健康管理轉變
“全科醫生經常到家巡診,對我的身體狀況非常了解,能很快確診,對癥下藥,省時省力又能少花錢,自己再沒有什么可擔心的了。”市中街道辦事處西關村村民張書祥說。“以前每次到大醫院看病都要做多項檢查。現在到社區醫院就診,醫生一查健康檔案全都了解。 ”
張書祥就診的市中街道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為50個村居的8.13萬名居民提供醫療衛生服務。
基層醫療衛生服務正在“從疾病治療向全面健康管理轉變,保障群眾身體健康、少生病。 ”除了看病以外,基層醫療衛生機構還承擔14項基本公共衛生服務項目等健康管理職能,服務方式向上門服務和主動服務轉變。
居民建立電子健康檔案后,每次去社區就診,醫生都及時將病患信息輸入電腦,隨時掌握居民的健康狀況。百姓對社區醫生有了信任,到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就醫的患者不斷增多。
我市還開展了以加強硬件建設、隊伍建設、能力建設為主要內容的基本公共衛生服務提檔升級活動,全市20家鄉鎮衛生院全部建成了高標準的居民健康服務中心,15家鄉鎮衛生院建成了數字化接種門診。□本報記者 鐘偉 本報通訊員 馬莉(攝影/記者鐘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