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詩詞里聽蟬鳴
□任洪明 陳啟中
夏日里,陽光透過枝葉的縫隙,微風拂去悶熱,蟬鳴陣陣,風送花香,仿佛整個夏季都是蟬的世界。千百年來,那一聲聲“知了知了”的鳴叫,也一次次出現(xiàn)在詩人的筆端。
“高蟬多遠韻,茂樹有余音。 ”蟬聲響亮而高遠,雅士們對此有許多生動的描寫。唐代大詩人劉禹錫在其《酬令孤相公新蟬見寄》一詩中寫道:“清吟曉露時,愁噪夕陽枝。忽爾弦斷絕,俄聞管參差”;另一位唐朝詩人盧同《新蟬》描寫得更為形象生動:“泉溜潛幽咽,琴鳴乍往還。長風剪不斷,還在枝樹間。 ”
說起關于蟬的詩,最有名的莫過于初唐名臣虞世南的《蟬》了。 “垂緌飲清露,流響出疏桐。居高聲自遠,非是藉秋風。 ”全詩意境合一,可謂佳作天成,既贊揚了蟬的高潔,又表達了自己清高的志向,是詠物的經典,千百年來為人們所津津樂道。“一聞愁意結,再聽鄉(xiāng)心起。渭上新蟬聲,先聽渾相似。衡門有誰聽?日暮槐花里。 ”唐代大詩人白居易長年客居在外,漂泊異鄉(xiāng),聽到這蟬兒的嘶鳴,一定想起了和小伙伴們捕蟬的童年趣事,想起了母親頭上如霜的白發(fā)了吧。
南朝梁代詩人王籍,才華橫溢,但郁郁不得志。但因其《入若耶溪》一詩中“蟬噪林逾靜,鳥鳴山更幽”而享譽詩史。 “明月別枝驚鵲,清風半夜鳴蟬。 ”宋代詞人辛棄疾的詞《西江月·夜行黃沙道中》更是給人以一種涼風習習的感覺;“西陸蟬聲唱,南冠客思侵。那堪玄鬢影,來對白頭吟。露重飛難進,風多響易沉。無人信高潔,誰為表予心。 ”這首《在獄詠蟬》詩是唐代文學家駱賓王的代表作,也是詠物詩中的名作。
晚唐詩人李商隱的一首 《蟬》詩:“本以高難飽,徒勞恨費聲。五更疏欲斷,一樹碧無情。薄宦梗猶泛,故園蕪已平。煩君最相警,我亦舉家清。 ”發(fā)出對人生的慨嘆,即如蟬一樣守住清貧,守住高潔。
“高柳有蟬鳴,聲聲總關情” “造化生微物,常能應候鳴”,盛夏時節(jié),手握一卷書香,傾聽文人墨客筆下這些“不知疲倦的歌手”的歌唱,真是一種別樣的享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