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王志冕本報通訊員王明婧
7月6日,走進位于德城區天衢工業園的凱盛晶華綠色建材產業園項目建設現場,工人正在調試生產設備。再過幾天,這條日產660噸超白玻璃基板生產線就將正式點火投產。“這是晶華浴火重生的新項目,是企業從生產裝備到主要產品的全面升級。 ”經歷了企業發展的大起大落,晶華集團董事長、凱盛晶華玻璃有限公司總經理田文順激動之情溢于言表。
老振華停產,牽手中建材,企業浴火重生
作為凱盛晶華的前身,成立于1982年的振華玻璃有限公司綜合競爭力在全國百余家玻璃生產企業中高居第14位。然而,輝煌的成就不能掩蓋尷尬的現實——隨著城市發展,原本人煙稀少的廠區被住宅小區包圍,企業成為周邊居民環保舉報的重點對象。
2015年3月,振華公司被中華環保聯合會一紙訴狀告上法庭。對此,各級黨委政府態度堅決而明確:4月1日,振華公司必須全面停產。
熔爐熄火再重新點燃,這件看似簡單的事情背后,是可能導致企業破產的高昂成本支出。生產線全面停產后,企業站在了生死關口。振華公司,該何去何從?
挫折中總是孕育著希望。無論是黨委政府,還是企業自身,都希望企業能夠求新求變、擺脫低端玻璃行業拼價格的惡性競爭困局。市委、市政府及德城區委、區政政府對此高度重視,成立了領導小組和派出機構,進駐廠區靠上幫扶,尤其是千方百計促成與中國建材集團有限公司的合作從紙面落到地面,盡快啟動新廠區項目建設。特別是在企業發展最困難時期,市委、市政府主要領導同志深入企業現場調研,并召開辦公會,協調解決土地處置及歷史遺留問題。“我們自2010年10月開始就與中建材接觸洽談,在市、區兩級黨委政府的大力支持下,耗時5年終于達成了合資合作。 ”田文順說。晶華集團與中建材凱盛科技集團簽訂合資合作協議后,市里立即成立由德城區政府、中建材、晶華集團三方組成的工作小組,全力推進項目落地,迅速落實了新廠選址、規劃設計、項目立項、合資公司成立等工作。經過多方努力,在老廠區停產半年后,新項目上馬了。
距離市區30公里,總投資30億元,2015年10月30日,晶華集團與中建材合建的凱盛晶華綠色建材產業園項目開工奠基。新工廠主要生產汽車玻璃、高檔建筑節能玻璃外墻等高端玻璃產品,還同步建設脫硫、脫硝、除塵等一體化環保設施,不僅實現了產品的更新換代,更有效解決了環境污染問題。這一項目成為德城區“退城進園”的典型代表,也成功入圍山東省新舊動能轉換重大項目庫。
不求所有但求所得,全面升級產品和工藝
凱盛晶華玻璃有限公司由中建材凱盛科技集團公司控股70%、晶華集團占股30%合資組建。“我們充分利用央企的技術、資金、管理優勢,全面升級工藝裝備,打造企業發展新引擎。 ”田文順說。
生產工藝方面,由央企推薦并實施、全長710米的平板玻璃生產線,是目前國際上唯一一條采用“寬板慢速”生產工藝的流水生產線,由它生產出的超白超薄玻璃,透光率可達98%以上,高出普通平板玻璃10%以上。據公司分管生產的副總經理劉建軍介紹,這條生產線突出超白、超薄,可以生產1.6毫米、1.8毫米、2.0毫米、3.0毫米4種超白超薄玻璃,產品涵蓋超白玻璃、汽車玻璃等高端玻璃產品,這與企業過去只能生產3毫米及以上的普通建筑玻璃相比,是巨大的飛躍。“更重要的是,按照普遍的生產工藝,生產超薄玻璃時一般都會降低30%左右的產量,而這條生產線能保證產量不降低。 ”劉建軍說。
這條生產線應用了自動上料系統、玻璃熔化技術、玻璃原片成型技術等,總體技術裝備達到國際先進水平。“先進的機械化技術設備讓企業悄然完成了‘機器代人’的過程,過去一條生產線要配備400個工人,現在只要260人就能完成操作。 ”田文順表示。
不僅如此,生產線上的玻璃窯爐采用了國際先進的浮法玻璃熔窯節能綜合技術,熔爐節能在20%以上。同時,企業還配套建設了7兆瓦廢氣余熱電站,利用窯爐煙氣余熱進行發電,既保證了企業自用,又達到了節能減排的目的。
傾力打造玻璃新技術成果轉化基地
雖然項目尚未投產,但企業已經接到了來自京津冀、華東等地區的價值6000余萬元的產品訂單。據田文順介紹,公司計劃明年上半年啟動日產800噸特種玻璃生產線建設,一期項目全部投產后,預計實現年產值14億元、利稅3億元以上。
一期項目建成后,公司將啟動二期項目建設,計劃投資15億元,主要生產發銅銀鎵錫發電玻璃、手機屏玻璃等高科技玻璃制品。項目全部建成后,年可實現銷售收入50億元以上、利稅超過10億元。
背靠央企“大樹”,公司計劃利用5年左右時間,完成全部項目建設,徹底淘汰傳統玻璃落后產能,全力培育產業發展新動能。田文順說:“我們將努力把德州打造成中國建材集團玻璃新技術成果轉化基地、中國建材高新玻璃生產示范基地、京津冀及雄安新區玻璃深加工及門窗配送基地,叫響‘高端玻璃看德州’的名片,為全市推進新舊動能轉換重大工程作出新貢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