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王賀
作為全球最大的毛紡產業基地,江蘇省江陰市新橋鎮擁有中國最大的高檔男裝生產企業和全球最大的精毛紡服裝生產企業,去年全鎮公共財政預算收入達17.6億元。這座小鎮再次證明,傳統產業不等于過時產業、夕陽產業,只有落后的技術,沒有落后的產業。
當前,在去產能、去庫存、去杠桿背景下,眾多產能過剩比較突出的傳統行業都面臨不小困難。與此同時,新材料、新能源、生物技術、數字技術等新興產業則紛紛進入發展的快車道。很多人提起裝備制造、紡織服裝等行業,就將它們與“落后”“陳舊”這些詞匯聯系在一起。
衡量一個產業是否有發展前景、是否有競爭優勢,應該看這個產業的創新能力和發展后勁。實現供需平衡的過程中,一些傳統產業不可避免地遇到這樣那樣的困難和問題,但辦法總比困難多。在傳統產業占大頭的德州,固然有一批企業在高質量發展進程中落伍了,但也有永鋒鋼鐵、通裕重工、華魯恒升、恒豐紡織等眾多企業通過主動轉型升級,躍上新臺階、實現新發展。
傳統產業有基礎、有規模、有人才,只要找準方向積極作為,就能迅速釋放出強大的生機和活力。這種生機和活力,來自于政府、企業對發展機遇、市場需求的敏銳把握,來自于對新理念、新模式、新技術的孜孜追求。南方學習之旅,我們從各個側面感受到創新的力量,其中有“無中生有”的高新技術產業集群,也有陽光集團、海瀾集團這樣立足傳統產業“嫁接”新模式、新業態的龍頭企業,兩者都給予德州干部極大啟發,而在兩種創新發展路徑背后,相同的是實事求是的務實態度,是立足優勢打造特色的發展理念。
新和舊總是相對存在,今天的新興產業可能就是明天的傳統產業,盲目追新即便是站在風口上也不一定能飛起來。通過轉型升級,注入新動能,傳統產業也能老樹開新花。喜新不厭“舊”,正確認識和處理好傳統產業與新興產業的關系,一手抓新興產業培育,一手抓傳統產業改造提升,德州經濟才能在高質量發展的進程中實現再次騰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