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亦權
卡夫卡是上世紀初的奧地利著名作家。有一年,卡夫卡途經捷克布拉格郊外的一個小鎮,他看到一個老人坐在廣場的公示牌下面唉聲嘆氣,卡夫卡問他發生了什么事,那個老人說:“昨天晚上,我的羊圈里少了一只羊,我看得出來是有人破壞了柵欄把羊牽走了,可我問了很多人,所有人都說沒有看見過我的羊。 ”
“那么你為什么坐在這里呢?”卡夫卡問。老人朝公示牌指了指說:“我在這里寫了一張告示,希望偷羊的人會把羊還給我,但是……我看他們是不會把羊還給我的。 ”卡夫卡朝公示牌上看去,那里果然貼著一張告示,上面寫著:“我的羊被偷走了,我希望偷羊的人能把它還給我。 ”
卡夫卡笑笑說:“你快去準備紙和筆,我重新幫你寫一張,我可以保證小偷會乖乖地把羊還給你。”老人驚喜萬分,連忙去借來了紙筆,卡夫卡沉吟了片刻后在紙上寫下了這樣幾句話:“我以為我的羊是被人偷走了,但剛才有人告訴我,我的羊是自己撞破柵欄跑出去了,跑到了一個心善的人家里,那個心善的人并不知道這只羊是我的,就只能把它留在了家里。如果他知道這只羊是我的,他早就把羊還給我了。而且他還在猶豫如果牽回來還給我,我一定會用禮物酬謝他,但像他這樣心善的人又怎么會要我的禮物呢,所以我們都猜想他在得知這只羊是我的之后,一定會在晚上悄悄地把羊送回到農場里。 ”
告示貼上去后,次日一早,老人起床到羊圈一看,那只羊居然真的已經回來了。卡夫卡能幫老人把羊找回來,是因為他站在了小偷的立場上考慮事情。生活中很多時候都是這樣,只有從別人的得失利弊出發,我們說出來的話才能讓別人接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