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炳東(右)幫村民清理土堆
□本報記者胥愛珍本報通訊員栗雅賽
8月14日,受今年第14號臺風“摩羯”影響,我市普降暴雨。上午10點多,袁橋鎮東地屋劉村內風雨交加,在村委會辦公室值班的黨支部書記劉炳東怎么也坐不住了,他撐起傘,冒雨到村內每一條胡同查看,確定胡同內排水通暢,住房較舊的幾戶村民家沒有發生漏雨等問題,才放心地回到了辦公室。“這場雨下得很及時,田里玉米正旱呢。 ”劉炳東甩著頭上的雨水說,“但是下得太大了又會影響旱廁改造的推進,也很矛盾。 ”“十幾年來,劉書記走到哪里都在操心村里的事兒,村民們都很信服。”到村里開展安全檢查的管區書記孫濱稱贊道。“鄉親們把咱選出來,做這個當家人,咱不干點正經事,不就辜負了老少爺們的信任了嗎? ”劉炳東感慨地說。
1967年出生的劉炳東,初中文化水平,1997年起擔任村委會主任主持村務工作,2001年任村黨支部書記。
21年前的1997年,位于袁橋鎮東南角位置,和陵城區相鄰的東地屋劉村,是經開區位置偏遠的普通村莊,村民以種地為主要經濟來源,生產生活條件較差。如今的東地屋劉村變化喜人:位于石濟客運專線以東,已經處于東部城區開發建設的前沿;村民住房整齊劃一,村內道路整潔有序;村內設施一應俱全,村民們物質生活富足,精神生活豐富,個個臉上綻放出自信幸福的笑容。這其中的每一點變化,都得益于劉炳東的帶領,及全體村民的辛勤付出。
從主持村內工作的第一天起,劉炳東就暗下決心:一定要帶領鄉親們過上幸福的好日子。2003年,他協調電業部門為全村耕地架上了電線,方便村民澆灌;2005年,又利用租地的收入為村民安裝了自來水。
生活條件不斷改善,怎么讓村民的經濟收入不斷增加?劉炳東多次帶領村“兩委”班子外出學習,結合本村實際,認為還得做活土地的文章。
去年8月,袁橋鎮黨委政府以東地屋劉村為試點,推進黨支部領辦創辦合作社,開展土地集約化經營。“動員百遍千萬遍,不如干給大家看。”劉炳東說,在發動群眾加入合作社的同時,他帶領“兩委”成員吃透政策精神,以4名村干部為主力,通過股東代表大會選舉3名聲望較高、種地經驗豐富的能手作為合作社監事,負責合作社整體運營。農資、肥料購買貨比三家,農機都是通過公開招標方式購入。推行良種良方,全程機械化作業,并實時在公開欄向入股村民公開收支情況,建立明細賬,讓入股村民清清楚楚、明明白白。“現在合作社是農業提高效益的大趨勢,把家里土地入股合作社,可以放心地出去打工掙錢,加上合作社分紅,收入能高不少。合作社由村黨支部領創辦,風險共擔更有保障。 ”今年57歲的劉林寶,一聽說村黨支部要領創辦合作社,就趕緊去報名入了股。“幸虧入股了合作社,今年的倒春寒和持續低溫對小麥影響很大,沒入股合作社的農戶,小麥畝產只有六七百斤,我們合作社的小麥畝產926斤,基本沒有減產,刨去成本,這一季的分紅能到500多元。 ”劉林寶說,他找了一份保安的工作,妻子找了保潔工作,兩個人每月收入近3000元,“比自己光種地劃算得多了。 ”他樂得合不攏嘴。“土地規模化以后,種植成本能節省不少,但是種小麥玉米經濟效益并不是很高,下一步我們還要考慮發展其他的種植項目,讓大家的收入再高點。”隨著黨中央鄉村振興戰略的提出實施,劉炳東對村莊振興發展也有了更深入的思考。“黨支部引領把握方向,人才是鄉村振興的關鍵。”劉炳東說,大學生是全村的未來和希望,因此,他鼓勵村民培養孩子好好上學,努力考上大學。 2013年,對村里每一位考上大學、應征入伍的孩子都給予500元的獎勵。“孩子們考上大學、應征入伍,全村人臉上都有光,等他們學習好了,有了本事,回來建設家鄉,咱們就跟著沾光了。 ”劉炳東說,目前村里已獎勵了12名大學生、1名入伍當兵的孩子,營造了積極向上的氛圍。“劉書記想得細致,計劃得長遠,相信在他的帶領下,咱們的日子一定會越過越紅火。 ”劉林寶對未來的幸福生活充滿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