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5日是第二次全國殘疾預防日。截至目前,我市共有111947人辦理殘疾人證,2018年以來,我市新增辦理殘疾證人數為7682人。德州市婦幼保健院兒童康復科曾祥平主任表示,“很多殘疾都是可防可控的,如果采取一定的預防措施,有些殘疾本可以避免發生;如果及時得到有效的干預和康復,有些殘疾人本可以高質量生活。”她指出,環境和行為、遺傳和發育、疾病、傷害等是導致殘疾的主要原因,殘疾的預防關鍵在于早發現、早診斷、早干預。
早篩查早干預是防控關鍵
據了解,全國每年新生缺陷兒約90萬例,出生缺陷致殘防控是重中之重。“人是可以防止和控制殘疾的發生和發展的。”曾祥平稱,不少家長對新生兒疾病篩查重視不夠,發現后沒有及時進行早期干預,導致病情惡化,“篩查的目的是發現視力、聽力、智力方面可能致殘的疾病,從而盡快進行干預、治療和康復。”
曾祥平告訴記者,德州市婦幼保健院兒童康復科是兒童神經發育性殘疾預防的重要關卡,其肩負著德州地區腦損傷高危兒發育問題早期診斷與干預治療的重任。“高危兒是指在媽媽孕期、出生時以及出生后3歲內存在對生長發育,尤其是大腦發育有危險因素的兒童,發生率約為10%。”曾祥平表示,“高危兒由于腦發育的不成熟或是損傷后的缺陷容易出現運動、認知、言語等各方面的發育落后,嚴重可導致腦癱、智力低下等不良后果,可能同時存在視聽覺、感知覺及行為發育的障礙,若不及時早期干預治療將影響孩子的一生。”
哪些因素會致高危兒?
“孕婦妊娠高血壓綜合征、心臟病、糖尿病、血型不合、肝內膽汁瘀積癥和慢性疾病等均為高危因素。”曾祥平說,“遺傳性疾病、孕婦營養不良、貧血和出血、早產、過期產、雙胎等也要引起爸爸媽媽的警惕。”
曾祥平建議新生兒家長,要密切關注小孩后續的各項發育情況,家族中曾經有腦癱患兒;孩子是早產、低出生體重的寶寶;媽媽在生孩子的過程中遇到了難產;寶寶在新生兒期曾出現過嚴重的缺氧窒息、重度黃疸或腦出血的情況等。“希望家長能夠提高意識。同時通過我們醫院提供的免費兒童神經發育檢測,能讓孩子得到專業的檢測和幫助。”曾祥平說。
案例一 雙胞胎因早產成高危兒經九個月治療最終康復
“真沒想到,我的兩個孩子現在都康復了,這讓我們全家人都放心了。”德城區吳女士兩個被省級醫院診斷為“腦癱高危兒”的孩子,經過9個月的治療后,已像正常孩子一樣。“我家大龍和小龍是早產兒,兩個孩子的體重都不足5斤,當時醫生告訴我們他們是高危兒。”吳女士帶著孩子回家后,開始觀察孩子的發育情況,“兩個孩子在3個月大的時候,腦袋還是搖搖晃晃的,脖子好像沒什么力,而鄰居家的孩子抱起來時頭已經可以穩穩地豎起來了。”
發現問題后,吳女士便帶孩子去省醫院做檢查,經診斷兩個孩子為“腦癱高危兒”。于是,吳女士來到德州市婦幼保健院,找醫生進行治療。醫生專門為其制定針對性的綜合干預治療方案,經過近9個月的干預治療,兩個孩子均獲得了健康的發育。
案例二 產兒因難產窒息發育遲緩家人忽視治療致孩子腦癱
而陵城區的宥宥(化名)就沒有那么幸運了。剛出生時,宥宥因母親甄女士難產導致窒息,經過了一番搶救才脫離了生命危險。出院后,甄女士慢慢發現孩子發育上總比同齡的小孩要落后一些,但總不以為然。
直到宥宥3歲時,甄女士覺得不妥便帶他去醫院檢查。經過醫生詳細地詢問病史、體格檢查后告訴甄女士:造成孩子發育遲緩的原因可能和他出生時的缺氧窒息有關,結合宥宥的病史、檢查等情況,確診為小兒腦癱且中度智力發育遲緩。“孩子6個月大時,醫生到家中來回訪時,建議我帶孩子去醫院檢查,而我們總以為‘孩子發育有早有晚,長大就好了’。”看著診斷書,甄女士后悔莫及。
德州晚報全媒體記者 湯錦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