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值盛夏,烈日炎炎,樹上的蟬兒不停得叫著,低飛的蜻蜓在百余個果蔬大棚間不停的盤旋著,提醒著正在棚區勞作的人們,大雨就要來臨。
走進宿安鄉萬畝設施蔬菜種植棚區,遠遠就能聽到棚區里傳來悠揚的歌聲。唱歌的這位正是宿安鄉大孟家村致富帶頭人孟憲虎。說起孟憲虎,村里人人稱贊,他不僅自己大棚種的好,還把種植經驗傳授給全村人,帶領大家走向致富路。
孟憲虎從2015年種植大棚蔬菜,已有3個年頭,他種的黃瓜個個飽滿脆甜。由于種植管理方法得當,產量極高,畝產可達18000斤,單個大棚僅種植一茬就可收益7萬余元。
巧打時間差,三茬果蔬收益高。“種植黃瓜打的是時間差,因為每年到雨季的這兩個月,蔬菜價格特別高,因為露地菜已經采收過時,再進入市場的蔬菜都是棚區種植的,所以我算準時間,黃瓜在這個時候采摘最合適,黃瓜供不應銷,效益自然最好。”孟憲虎對筆者說道。
孟憲虎平均一年種植三茬果蔬,其中一茬甜瓜,兩茬黃瓜。種植時間必須仔細敲算,否則錯過上市時間,造成果蔬滯銷。孟憲虎頭一茬種植的是甜瓜,春季種植,夏初采摘上市。“連茬容易死棵,所以我第二茬選擇的是種植黃瓜,這樣不會造成產量減少。”孟憲虎說。接著夏季黃瓜全部采摘完后,大棚休養一段時間,進入第三茬的黃瓜種植期。“我把黃瓜第三茬種植期定在農歷9月份,這樣中間大棚休養一段時間,不會造成連茬死棵,更有效防治病蟲害。”孟憲虎把三個種植期摸的透透的。一連三茬下來,除去人工費及其他費用,孟憲虎一年的收益在12萬元左右。
科學管理,綠色種植節成本。孟憲虎平時沒事,愛鉆研一些種植方面的技巧,他把通過看書,手機上網查資料等學習到的科學管理方法全都運用到大棚種植上。
種植大棚最怕的就是病蟲害,一般都采取噴灑農藥的方式,如果人食用也會有一定的傷害。孟憲虎則采用煙熏方式來防治病蟲害,這樣既節省了成本,又種植出了綠色健康的果蔬。選擇肥料也是有講究的,孟憲虎選擇用牛糞和豬糞調和。“因為牛糞含氮多,與豬糞調和,能改變土壤質地,也可以達到松散土壤的效果”,孟憲虎說。
孟憲虎的這些土辦法既簡單,又有效,就連鄉里的技術員都夸他有想法。技術員們每次來到大孟家村棚區里,首先要到孟憲虎的棚里看看他又有什么好想法。在技術員的眼里,孟憲虎的這些想法都是值得借鑒的寶貴資源。
自己富不算富,帶領大家富才是真的富。“剛開始種植大棚時,大家都沒有信心,一是沒有經驗,二是沒有膽量,擔心沒有銷路,鄉親們都下不了決心。”孟憲虎對筆者說道。大棚種植初期投資很大,而且耗時耗力,很多人都猶豫不決,孟憲虎是大孟家村第一個站出來響應鄉黨委政府號召,自發調整種植結構,發展設施農業的人。
孟憲虎憑著自己的一股闖勁,號召了村里十幾戶村民,開始了種植大棚之旅。“孟憲虎經常電話咨詢專家,或是主動與鄉里的技術員溝通,再把學到的經驗手把手教給鄉親們,鄉親們有什么不懂的問題,也都愿意來問他,他都細心講給鄉村們聽。”大孟家村黨支部書記孟昭奎感慨的說。
孟憲虎的大棚配套引進微滴灌、水肥一體化等先進技術,既省去了繁瑣的灌溉施肥過程,又達到節水節肥的效果。終于,皇天不負苦心人,在孟憲虎的不斷的努力下,棚區里的黃瓜結果了,看著那些翠綠翠綠的黃瓜,村民臉上笑開了花。
在孟憲虎的帶動下,鄉親們紛紛投入到了大棚種植里來。孟憲虎也積極聯系果蔬收購商,為鄉親們拓寬銷路。現在,大孟家村的大棚已發展到百余個,并輻射帶動周圍3個村莊,發展成為宿安鄉第三設施蔬菜產業園區。(齊 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