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州新聞網訊(鄧美平)8月24日一早,夏津縣新盛店鎮拐爾莊村孔子學堂里傳出響亮的讀書聲:“首孝悌,次謹信;泛愛眾,而親仁……”大學生李榮、李華姐妹打算利用開學前最后一周的時間,帶著村里的娃娃學完《弟子規》。
拐爾莊村是夏津縣的孝德文化特色村,有1000多口人。在這里,愛文化、學文化蔚然成風。今年高考村里一下子出了13個大學生。
拐爾莊村只是夏津縣積極探索文化惠民新路子,讓群眾唱“主角”,弘揚新風尚的一個縮影。
夏津縣因地制宜,整合原有的村級活動中心、農家書屋等,健全完善文化基礎設施,建設了鄉鎮文化站14個、文化廣場287處、禮堂3400多座、貧困村文化活動場所91處、社區綜合文化服務中心287個,覆蓋率達91%。在文化禮堂或廣場,群眾可以講述有村莊特色的鄉賢故事,曬曬積極健康的家訓家規,說說本村最美人物、道德模范、優秀學子的事跡,重溫村史、挖掘人文底蘊、記憶鄉音、品味鄉愁,潛移默化地滋潤心田。
如果說文化禮堂或廣場讓農民的精神家園“身有所棲”,那么夏津開展的“一月一名戲”“三級舞臺”等文化惠民活動,則讓農民“心有所寄”。
8月27日,在夏津縣鄭保屯鎮柳元莊村莊戶劇團,由當地村民自編自演的劇目《十九大光輝耀鄃城》正在加緊排練。如今在夏津,廣場舞、架子鼓、戲劇、剪紙、農民書畫等文化活動,群眾的參與熱情十分高漲。不少農民文藝骨干、民間藝人、文化能人經過培養,紛紛組建民間劇團、業余演出隊,成了繁榮農村文化的新生力量,全縣文藝團隊已達千余支。“鄉村文明的主角是農民,讓優秀文化在鄉村生根發芽,重在讓群眾唱主角。一手送文化,一手‘種’文化,讓群眾講身邊事、演身邊事,百姓的精神需求才能‘解渴’,鄉村文化才會根深葉茂。 ”夏津縣委常委、宣傳部長張建民說。“種”下的文化已結出了碩果。日前,夏津縣成功入選了全省文化消費示范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