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凡
“雨色秋來寒,風嚴清江爽。”秋天,像一位素衣女子,總是踩著一場雨的韻腳,戴著她的水晶珠鏈,衣袂飄飄地來到我們身邊。
秋雨簌簌消暑氣,秋風習習送涼意。剛從酷熱沉悶煩躁的日子里喘過氣來,不免要道一聲:天涼好個秋。
《說文》解字:“秋,禾谷熟也。 ”秋天的原野,禾谷飄香、碩果滿枝,洋溢在農人心頭的,是五谷豐登的喜悅。然而,在文人騷客的眼中,秋卻是一個悲懷的角色。一頁頁枯黃的紙葉上風冷霜寒,一個個方正的漢字間山瘦水削,“冷冷清清,凄凄慘慘戚戚”,行吟出那么多的傷感與哀怨。
“三杯兩盞淡酒,怎敵他、晚來風急”,是對舊時相識的思念;“故人萬里無消息,便擬江頭問斷鴻”,是對友情的懷想;“洛陽城里見秋風,欲作家書意萬重”,是對故園的牽掛;而“秋風秋雨愁煞人”,更是對家國沉淪的哀嘆!悲秋之最,當屬歐陽修之《秋聲賦》:“是謂天地之義氣,常以肅殺而為心。 ”
秋字象形。甲骨文字形為蟋蟀形,蟲以鳴秋,祖先借之以表述“秋天”。“蟋蟀獨知秋令早,芭蕉下得雨聲多。 ”秋蟲吟唱,大地安謐,天高云淡,月色清朗。此乃何等美景美境,何必多憂郁情懷!
雖“樹樹秋聲,山山寒色”,但楊萬里秋涼晚步時卻道:“秋氣堪悲未必然,輕寒正是可人天。綠池落盡紅蕖卻,落葉猶開最小錢”;雖“秋風吹白波,秋雨嗚敗荷。平湖三十里,過客感秋多”,但李商隱卻寄懷“竹塢無塵水檻清,相思迢遞隔重城。秋陰不散霜飛晚,留得枯荷聽雨聲”;雖“蕭瑟兮草木搖落而變衰”,但蘇軾卻云“一年好景君須記,最是橙黃橘綠時”;雖是“月落烏啼霜滿天, 江楓漁火對愁眠”,但戎昱卻言“秋宵月色勝春宵,萬里霜天靜寂寥”。最喜劉禹錫的《秋詞》:“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勝春朝。晴空一鶴排云上,便引詩情到碧霄。 ”是何等地昂揚、何等地豪邁!
“天上秋期近,人間月影清。”四季輪回,年年秋天,只是年年秋日心不同。秋,隨人而變;秋,隨境而遷。天上人間,只憑一縷情絲,放飛秋的情感。
秋天萬木凋零,因而,秋在心上是愁。真佩服古人的會意造字,如此貼切且具超凡的想象力。其實,秋更是一個成熟和走向平靜的季節,即便是身外黃葉飄飄,只要我們把“秋”從心上拿開,“覺人間,萬事到秋來,都搖落。”
古人云“一切景語皆情語”,秋也使然。人人解說悲秋事,不知幾人徹知秋。正如辛棄疾詞曰:“少年不識愁滋味,愛上層樓。愛上層樓,為賦新詞強說愁。而今識盡愁滋味,欲說還休。欲說還休,卻道天涼好個秋。 ”
好個秋,好個詩意的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