邪教對于人類,不僅毒害人的肌體,而且侵蝕人的靈魂。邪教對于社會的危害是多領域、多方面的。
第一,危害國家政治穩定。表現在:破壞國內安定團結的政治局面;向公職部門滲透,侵蝕國家機構;挑戰現行政治體制,反對國家政權。
第二,危害國家經濟秩序穩定。表現在:非法斂財,危害人民群眾財產安全;進行經濟犯罪,破壞社會生產及財政金融秩序。
第三,危害社會秩序穩定。表現在:破壞社會治安;蔑視法律,危害公共秩序;誣告濫訴,干擾司法正常進行;毒化社會風氣;干涉婚姻,違背人倫,破壞家庭。
第四,危害社會思想穩定。表現在:編造歪理邪說,制造思想混亂;制造恐慌心理和恐怖氣氛;反科學、反文明,褻瀆人文精神。
第五,踐踏人權。表現在:殘害生命,踐踏人的生命權;扼殺自由,侵犯人的政治權利;詆毀宗教,傷害信教群眾的名譽權。
第一、構建健康、包容的社會心理環境
一個健康又包容的社會心理環境對個體的心理成長至關重要。很多邪教人員(如法輪功、全能神等涉邪人員),他們差不多都有一個共同弱點,就是缺少社會溝通能力。而他們的生活環境(家庭、鄉村、城鎮等)又往往因這些人不善于溝通而摒棄了他們的需要。其中已經轉化的一部分涉邪人員因為這個原因又重返回邪教里面,用他們的話講是“社會不接納我們”。當今的社會,物質生活已豐富發達,社會保障體系也在日趨完善。但社會心理狀態卻還缺少更能包容和理解的要素,普遍的陽光心理程度還遠遠不夠。因為缺少這種包容心態,往往一件小事就會引發沖突,甚至導致犯罪。因此,構建一種健康又包容的社會心理環境已是一個亟待解決的社會問題。而這個問題的核心就是社會親和力與個體歸屬感的相互需求。這個問題解決好了,我們的社會就會更加有凝聚力,邪教對弱勢群體的拉攏就缺少了誘惑感,預防邪教也就更加有力。
第二、倡導和諧、優秀的社會文化環境
社會心理環境的形成是一個復雜而漫長的過程,這其中最重要的基礎因素則是社會文化環境的提供。所以,倡導和諧、優秀的社會文化環境對個體的成長是一種土壤作用。今天我們的精神文明建設已經推動多年,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印發在大街小巷。但我們必須看到:目前迷信盛行、糟粕文化或不良風氣(如祭神拜鬼、算卦、跳大神及有神論思想彌漫等)依舊大有市場,尤其在民間常有以傳統文化之名而推行迷信活動的現象。這些社會負面因素大大抵消了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培育,使一些群眾分不清什么是正、什么是邪?部分被邪教裹挾的群眾都與這種迷信文化有思想淵源。社會上民眾思想的“正本清源”成了老大難問題。而這個問題的解決不但要提供優秀的文化環境,而且還要積極倡導民眾用優秀文化來豐富自身的生活,堅決抵制迷信和糟粕文化。反邪教民間組織和志愿者應該在這方面發揮積極作用。
第三、樹立科學、文明的社會思想環境
“崇尚科學、反對邪教”這一號召已流行多年,而這一口號還要繼續高喊下去。更重要得是:要將這句話的內涵變為現實的內容還有大量工作需要我們去孜孜不倦地做好。這其中最重要的就是讓科學的思想、科學的理念和科學的風尚惠及民眾,逐步形成“人人愛科學、人人學科學、人人講科學”的思想同輿情環境。如此就能夯實反邪教的文化土壤,可以使類似張立冬這種被邪教感染的家庭,一開始時就能有意識地防范于邪教。目前許多地區的反邪教警示教育已經步入了中小學的課堂,也步入了社區和鄉鎮,為基層的群眾和家庭預防邪教打下了一道科學的防護墻。但這道墻還比較單薄,主要就是還沒有形成一種自覺的民風,而這種自覺性有賴于科學思想的普遍樹立。所以,大力普及科學知識,培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和無神論思想觀念,營造出崇尚科學的社會環境并使之蔚然成風。這樣才會讓“崇尚科學、反對邪教”的理念轉變為社會的現實力量。
多數專家認為,個體由于追隨邪教的指導而造成的自我傷害實際上從不會只局限在他們自己身上,私人行為常常會產生社會后果,對私人造成的傷害行為常常導致社會危害(如艾滋病的傳播)。所以在制定會對公民個體選擇產生影響的公共政策時,應把社會危害考慮在內。這就解釋了為什么即使在自由的西方社會也規定在汽車里必須系安全帶,禁止使用許多上癮藥物等。例如許多邪教宣揚能夠治愈癌癥等疾病,盡管在科學上這完全是一派胡言,但放棄醫學治療邪教信眾中卻是相當普遍。這也是政府為什么會對邪教進行打擊和干預的主要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