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訊員任清松王世峰
一個個垃圾桶提示環境衛生;一面面文化墻倡樹文明新風;一次次評選激勵崇德向善……現如今,在臨邑鄉村,到處都是整潔美麗的街道、團結互助的睦鄰、各種類型的“好人”……
近年來,臨邑縣通過清理環境衛生和陳規舊俗中的“垃圾”,開展評選“身邊好人”活動,積極培育干凈衛生、崇德向善的文明鄉風,使群眾的幸福指數不斷提升,獲得感不斷增強。
建立“微網格”,讓垃圾無處遁形
走進理合務鎮牛家村,文體廣場上的一組畫面讓人暖心:幾位老奶奶一邊拉呱一邊健身,幾名小伙子在籃球場上叱咤風云……環視四周,一排排白蠟在風中搖曳,碧波蕩漾的水塘中,偶有魚兒跳躍的身姿。
為徹底改變鄉村臟亂差的狀況,2017年3月,臨邑縣在健全縣、鎮、村三級環衛組織網絡基礎上,重點推進村居網格化管理。即在村居層面,由支部書記抓全局,農村黨員、干部主動認領“網格責任區”,農戶主動承擔房前屋后“包衛生、包綠化、包秩序”等三包責任,將村居環境全部納入網格化管理,逐步養成村民主動參與、愛護衛生、保護環境的好習慣。
“以前,我們只知道各掃門前雪,哪里明白還有這么多責任。通過實行‘三包’責任,我們的責任更大了,干勁也更足了!”理合務鎮李官村村民李兆東說。
不僅如此,縣鄉兩級還設立了鄉村文明行動微信群,并邀請縣鄉主要負責人入群,通過網格員將觸角直接深入到了村里,網格員反映的問題都能在第一時間得到解決。
隨著村里環境越來越好,群眾看到了實實在在的成果,參與的積極性也更高了。理合務鎮李官村搞美化凈化,村民李廣正把自己500平方米的宅基地拿出來建文化廣場,價值2000多元的樹全部捐給了集體;在該鎮田寨村,村民自發捐資5萬元用于建花園、公廁,群眾主動投身村莊建設,熱情高漲。
如今,通過“微網格”,臨邑鄉村全部搖身一變,成為了“高顏值、愛自拍”的美麗鄉村。
推行移風易俗,讓陋習銷聲匿跡
“高書記,你們村倡導厚養薄葬,實行‘白事一天喪,待客一碗端’,這一年下來能省不少錢吧?”“那是,少說也得十來萬呢!”談起鄉風文明建設,邢侗街道辦事處卞廟村支書高世文喜不自禁。
近年來,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婚喪事大操大辦、相互攀比之風有所抬頭,不僅造成鋪張浪費,同時有損清新鄉風民風,與現代鄉村文明建設背道而馳。
“其實大家也不愿意花那么些錢辦婚喪事,可是誰也不敢從自己的事上開頭簡化,生怕被人看不起,只好硬著頭皮大操大辦。”臨邑鎮東蘇廟村村主任徐仁亮說。“民之所望,政之所向”。在移風易俗上,該縣先后制定出臺了《關于在全縣開展移風易俗樹新風活動的實施意見》、《臨邑縣婚喪禮俗參考標準》等文件,倡導“婚事新辦、喪事簡辦、其他喜慶事宜不辦或少辦”,扎實推進移風易俗樹新風活動。為此,各村全部建立紅白理事會,并把制定村規民約“小憲法”的權利交給群眾,在廣泛征集群眾意見的基礎上,制定符合本村實際、群眾認可的村規民約。對于不遵守村規民約的行為人,各村還在村民公議的基礎上設立了禁止其參加評先樹優活動、在村集體經濟入股、分紅、村內用工方面區別對待等“紅線”予以制約,維護村規民約的權威,使之成為了真正的“治村寶典”。“規矩是大伙兒一起商量出來的,俺們打心眼兒里愿意遵守。”恒源街道劉波海村村民王孝忠說。
海選“身邊好人”,讓“真善美”遍布鄉村
如果說改善農村面貌、美化農村人居環境是“塑形”,那加強道德建設、提升群眾精神風貌則是“鑄魂”,鄉風文明,既要“塑形”,更要“鑄魂”。“崔萍的星級文明戶是我們自己選出來的,人家各方面確實比我們強,我要向她好好學習。”在林子鎮小龐村“星級文明家庭”暨“好婆婆好媳婦”表彰大會上,村民王兆恩不無羨慕地說。
今年3月份以來,臨邑縣廣泛發動群眾參與“星級文明家庭”、“咱老百姓身邊的道德模范”、“好婆婆好媳婦”等推薦、評選活動,從“草根”中挖掘典型。評選按照“公平、公開、公正”的原則,評選標準充分爭取群眾意見,候選人群眾自己推薦、自己票選,充分發揮了群眾的主體作用,調動了群眾的積極性,確保評出的典型立得住、叫得響、樹得牢。臨邑縣還廣泛開展家風(家訓)、村風征集和評選等活動,通過展示文明家庭風采、講述文明家庭故事,宣傳家教、闡釋家訓、展現家風,以好的家風、村風支撐起優良的社會風氣。“道德模范爭相做,孝仁之道常記心,一言一行都謹記,我是文明臨邑人……”不久前,退休在家的沙于村老教師魏玉奎感慨于現在的文明鄉風,自己做了一首詩。
截至目前,臨邑縣已評選出“好家風”家庭6730戶,評選出“星級文明家庭”10000余戶,“好婆婆”、“好媳婦”25000余名。現如今,“人人當好人、處處有好人、好人有好報”的好人精神在臨邑遍地開花,持續促進了村風和諧、民風向上向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