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清福
1966年秋天的一天下午,縣委的一位書記坐摩托車風風火火地來到我們陵縣六中(滋鎮中學),經他一番動員,計劃第二天一早出發的紅衛兵,提前到“馬上”。真是雷厲風行啊!太陽西落了,我們卻背起背包,踏上徒步去北京的征程。走出十多里就在糜鎮小學宿營了,離我家僅5里路。一想到出這么遠門兒,真有點兒想家的預感。暫時又離家這么近,真想家去看看,尤其是讓奶奶再囑咐幾句。哎,太沒必要了。那時要是像現在多好呀,電話上就能交談,手機上就能視頻聊天。
那年才15虛歲的我,是這支隊伍中年齡最小的一個。腳上從沒起泡,也沒掉過隊,但總是力不從心。一天傍晚,我們準備在固安縣駐地吃過晚飯住下。餐廳里一張紅色大字報格外耀眼:毛主席后天就要接見紅衛兵。領隊的張志賢同學與我們一合計,必須放棄宿營,日夜兼程才有希望趕上后天的接見,否則只剩遺憾。于是匆匆飽餐后,在漆黑的夜幕下又踏上進京的征途。
不好,我肚子疼。肚子咕咕作響,頭有點暈,肚子里一股熱流直沖喉嚨,一股帶酸臭味的飯食沖入口腔,從鼻子、口里噴出。接著就是竄稀。為了等我,隊伍只好走走停停。這時不同的聲音出現了:咱們決不能因一人生病,而失去見毛主席的機會。聽此言,真有把我扔下不管的可能,我的心嘎噔一下涼了。是我連累了戰友!
領隊的張志賢說:“我們決不能丟下自己的戰友,帶著遺憾去見偉大領袖毛主席。這樣做,毛主席也是不答應的。 ”在激烈地爭論下,趙永芳老師自告奮勇:“把王清福安排住院治療,我來陪護,你們趕路。 ”說著趙老師已帶哭音:“這樣,我就有可能這輩子也見不到毛主席他老人家了。 ”
這時我的兩腿像灌了鉛一樣沉,王清澤老師接過我的背包,張志賢和刁志譚兩個同學挎著我的胳膊向前拖著走。好歹又趕到一處學校,有人為我解開背包,鋪開被子,剛躺下,微微撩開眼皮,勉強睜睜眼睛,看到周圍站滿了自己的老師和同學,頓時感覺到大家庭般的溫暖。只覺得有人將冰涼的棍兒棍兒(體溫表)塞到我的腋下——再就是聽到“哽噔哽噔”直響,身不由己地左右晃動。事后才知這是用小拉車把我送往醫院,安排好治療,其他老師和同學又連夜趕路了。
也不知什么時候,我睜開眼睛。看到架子上倒掛的瓶子,一條透明的細管與我手臂上的針頭連接著。扎針怎么還要連上管兒?當時我真不知這就叫做輸液。只有趙老師站在病榻前。“不要動。”趙老師說:“這是固安公社醫院……”我又睡過去了。再次醒來時,溫暖的陽光已透過明亮的玻璃窗照射在我的病床上。“你昨天晚上是飯后被冷風灌得,又加上累,虛脫了。沒大礙。”我剛要爬起來,可屁股下濕乎乎地那么黏。脫掉弄臟的褲子,擦掉身上的臟物扔到床下,趙老師也不嫌熏得慌,拾起我的臟衣服就給洗了。當時一股暖流涌向心頭,兩行熱淚奪眶而出。
趙老師您真好!您對我的呵護勝過我那可親可敬的爹媽和奶奶了!您的舉動使我感受到異樣溫暖的師愛。您的愛生如子的高尚品德影響我一生的教育生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