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逢畢業季,畢業的大學生們都會整理出一些舊衣服、舊鞋子等閑置舊貨用品,寄回家郵費太高,丟掉又覺得可惜,曾在大學校園做門衛的趙金全由此看到了一條做公益的新途徑。
今年68歲的趙金全是平原縣張華鎮琉璃廟村村民,原本在德州職業技術學院學生宿舍做門衛。2015年6月,畢業生們打包廢舊物品時,他無意中聽到學生抱怨“很多衣服鞋子都裝不下了,扔了可惜,賣又沒處賣”。趙金全意識到:學生們不要的這些,可以帶回村里,也許能送給一些需要的人。“要不就把你們用不著的給我吧,我適當地給你們一些錢。”趙金全將學生們不用的東西全部收下來,一時間學生們將水壺、毛巾、被子、小桌、舊鞋、舊衣服等一股腦兒地全部塞給了他。“過去人們穿衣服穿鞋都是‘新三年舊三年,縫縫補補又三年’,現在這些鞋子幾乎都還是七八成新,還有的鞋只穿了兩三次。現在的生活真是越來越好了。”趙金全說。為了讓人們穿上干凈放心的“二手鞋”,趙金全特意雇來一名村民,專門負責刷鞋、晾鞋,用洗潔精刷一次,用消毒液刷一次,再用清水洗兩次,“得讓人家穿著放心才行”。
不僅如此,細心的趙金全按照鞋的種類分開,并利用公路兩邊的楊樹做晾鞋的“鞋架”,將門前幾十米的樹間掛滿了鞋子。自從趙金全的“二手鞋超市”開業后,一下子引起了很多人的興趣。早晨6點半開“門,晚上10點才關門,每天有很多人來選鞋。三年收了一萬多雙鞋,有些鞋子也會賣掉補貼家用。”趙金全說,有貧困人家來選鞋,他從不收費,還時常將一些棉鞋送到附近的敬老院供老人們穿用。
隨著知名度越來越高,趙金全也為自己打開了一條做公益的新思路。這位30多年黨齡的老人,從未忘記使命,每年的黨費都按時繳納,村里有需要捐款的貧困戶,他也總是積極帶頭捐款。1994年,全國進行農網升級改造,他主動為本村出資10萬元修建了變壓器電線桿。“黨員就是時時刻刻沖在前,起模范帶頭作用!”這位花甲老人實現了自己老有所為的夙愿。德州晚報全媒體記者 湯錦瑤 攝影 劉振興 通訊員 李慶寶 郭書華 孫智娜
老人“舊鞋翻新”送敬老院 用“愛心鞋”走出公益路
將鞋子開膠的地方用膠水粘牢
檢查鞋號將其分類
認真對待每一雙鞋
不少村民前來挑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