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期21天,重點學習智能制造技術和企業管理經驗,牢牢把握新舊動能轉換的主動權——
9月11日,培訓團成員到MAKA公司實訓學習,了解制造企業轉型升級相關情況
□本報記者王志冕
9月9日至29日,我市智能制造與高端制造業赴德國培訓團組赴慕尼黑、法蘭克福接受了為期21天的專題培訓。不同于以往的學習考察團,本次參團的20人中,有18人是我市制造業及相關領域的企業家代表。對此,德國科隆技術大學的艾沃康教授坦言:“以前所授課的培訓團組,都是政府公務人員來了解德國的工業發展,由中國的地方政府組織民營企業家前來學習,這樣的團組很少見、很難得。 ”
這是我市結合中國新能源和生物產業引智試驗區國際化人才培養計劃,重點啟動的新動能產業領域的民營企業出國(境)培訓工程的首個項目。培訓團團長、市人社局黨組成員、市外專局副局長田曉靜表示,選擇德國作為此次學習的目的地,有著深遠的考慮。作為世界先進工業制造的代表,以智能制造、機器人自動化生產為核心的德國工業4.0正是德州制造業追趕的標桿。“全省全面展開新舊動能轉換重大工程動員大會上,劉家義書記強調要‘注重發揮本地高端人才的引領作用,為企業家創造更好成長環境,集聚強大的創新力量’。市領導也多次強調要培養‘具有戰略思維、精通國際規則、掌握先進經營理念’的企業家隊伍。我們這個團組,正是從加強企業家隊伍建設著眼,致力于厚植本土企業管理人才,提升企業負責人的全球視野和管理能力,加速本土人才國際化來策劃和實施的。 ”經過企業自薦和層層篩選,最終雙一、麗馳、邁寶赫、格瑞德、百多安、恒力電機、通裕重工、信諾醫療、信平電子、海天機電、威諾設備、恒特重工、征宙機械、聯孚汽車、龍祥新材料、邁特力重工、希成農業機械、新未來系統集成等18家企業的負責人成功入選。
本次培訓共分為三大模塊,且內容交叉進行。第一模塊由來自西門子集團總部“科技發展及科技評估”部門的邁則教授等6名專家,重點就德國工業4.0的核心內涵、成功案例、智能制造等內容進行集中授課。第二模塊是學員赴8家世界500強或全球先進機械裝備企業車間生產線進行實訓。第三模塊是赴BBZ職業培訓中心和ABB職業培訓學校,觀摩學習德國二元制職業教育機制及流程。“無論是課程設置,還是授課人和實訓地的選擇,都著眼于裝備制造產業這一領域,具有很強的針對性。特別是授課人本身就是智能裝備制造的從業者,既有豐富的實操經驗,又有理論修養和戰略眼光,他們的一些意見建議能夠給我們企業發展提供幫助。 ”山東邁特力重機有限公司高級工程師袁兆富評價說。
始建于1910年的奧迪公司是德國歷史最為悠久的汽車制造商之一,憑借全自動化生產,在精準流程控制下,企業每天可生產6000輛車。在公司總部,學員集中參觀了企業的沖壓、焊裝、總裝3個車間。此行讓麗馳新能源汽車有限公司中級工程師寇斌深感震撼:“奧迪公司的焊裝車間基本實現了無人化生產和機械人在線檢測,機械人采集數據并在后臺完成自動數據對比分析,判定產品是否合格,這是保證產品一致性的有力保證。回國后我得馬上聯系,對工廠進行自動化改造,奧迪公司就是我們學習的榜樣。 ”
“2001年我曾到慕尼黑學習企業改制,這次又到慕尼黑,其工業發展水平給我很大啟發。全球有2700多家隱形冠軍企業,德國占1400多家,企業雖然規模不大,但是所做的產品都是世界頂級。我們也要學習這種態度,努力做強做精,把產品質量、工藝做到世界領先水平。 ”恒力電機有限責任公司董事長陳飛說。“真正走進德國企業,不只是整齊潔凈的車間、靈活的機器人手臂和全球一流的技術讓我們深受啟迪,德國人的企業文化和對技能型人才培養的重視也讓我們收獲滿滿。 ”邁寶赫健身器材有限公司總經理劉新利表示,“技能型人才是制造業發展的根基,中國制造要與‘德國工業4.0’對接,必須高度重視技能型人才的培養,儲備更多的高素質技術人才。 ”
與劉新利有同樣感受的還有通裕重工股份有限公司行政委員司勇。“德國人在一家企業任職的平均時間是25.7年,基本就是整個職業生涯。而我們的年輕人干上三五年就會跳槽,這種現象值得思考,我們的職業教育還有哪些地方存在缺陷? ”司勇說。“他們的做法很典型,回去之后我們馬上改! ”在觀摩學習了德國二元制職業教育機制后,恒特重工有限公司高級工程師王志恒感慨地說,“同樣是職業教育,我們的普遍做法是先在校學習、后企業實訓。而在德國,學生選擇職業教育之前首先要找到一家企業,并與該企業簽訂合同,然后才有資格申請入學。學習期間,三分之二時間是在企業實訓操作技能,三分之一時間在學校學習理論知識,考試合格后80%的學生會留在該企業,此舉既保證了技工的專業性,也奠定了德國的工業基礎和工匠精神的持續。 ”
為擴大培訓效應,促進我市企業與德國產業要素充分交流、加強后續合作,9月15日,我市還在法蘭克福舉辦了推介對接會。德州國際人才交流協會與德國歐洲學院舉行了簽約儀式,建立了德州市國際人才交流與智力合作海外工作站——法蘭克福站,這一工作站的落地,無疑拓寬了我市服務企業家的德國渠道。
推介會上,18名企業家還分別向與會的德國黑森州政府行業協會代表、德國企業家代表、德國各大僑團代表約百余人發布了企業合作需求。推介會結束后,德國企業代表、各協會團體代表紛紛與我市相關企業家開展自薦對接,截至9月29日培訓結束,已開展9場“一對一”對接活動。“集中培訓的結束并不意味著培訓團組人員互相交流學習的終結,我們要及時將所學所思梳理沉淀、消化續用。引智試驗區也將及時對接人才、科技、市場、項目等重要資源信息,以便發揮后續效應。 ”市外專局相關負責人表示,同時,他們還將圍繞我市產業發展的實際需求,策劃好明年及以后的培訓計劃,為民營企業家出國(境)培訓搭建平臺。
這是繼“百企下南洋”活動后,我市組織實施的又一次走出國門的較大型企業家活動。市經信委有關負責人表示:“加快新舊動能轉換主體是企業,企業家作為企業的‘掌門人’作用尤為重要。通過組織企業家走出去,使企業家始終保持對創新發展的敏銳度,更能以新技術、新產業、新模式、新業態學會領跑,牢牢把握新舊動能轉換的主動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