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桂香
四十年的櫛風沐雨,四十年的豐功偉績。改革開放如同一夜春風,吹遍神州大地,古老的中華大地重新煥發出了青春的活力。作為普通百姓,我深深感受到改革開放帶來的方方面面的巨變,這種變化令人陶醉。
衣——從以前的御寒保暖到如今的靚麗光鮮。在改革開放前什么都要憑票供應的年代,能穿上新衣服是每個普通人過春節時最大的愿望,但物質的匱乏往往讓人心生遺憾。一件新衣服,要小心翼翼穿上很多年,正所謂“新三年,舊三年,縫縫補補又三年”。即便一件衣服穿到不能再穿,也不敢扔掉,那時每家都有好幾個孩子,往往是老大穿完老二穿,老二穿后給老三。至今我都記得當年穿著哥哥的舊衣時的窘態,雖然心靈手巧的母親盡她最大的智慧為破衣服打好各種圖案和花色補丁,可我穿在身上仍然感覺像個乞丐。貧窮帶來的那種自卑在小孩子心里打上了深深的烙印。至今每讀到杜甫的“布衾多年冷似鐵,嬌兒惡臥踏里裂”的詩句,都感同身受,唏噓不已。
而如今的衣服早就超越了御寒保暖的概念。商場里各種各樣款式的服裝琳瑯滿目,不管是材料,還是款式,都是和潮流接軌的。不論國際國內流行什么款式,在商場里都能買到。每到周末,每每看到大街上男男女女衣著光鮮亮麗,逛街時自信的笑容掛在臉上,我總是禁不住羨慕他們生在了好時代!
食——從果腹吃飽到健康吃好。作家莫言說過,他童年最大的印象就是餓。關于這點我深有體會。那時候生產力低下,糧食普遍不夠吃。為了養活一家6口(父母養育了我們兄妹4個)。母親總是在每天的飯里摻上很多紅薯和大麥。尤其是大麥,只是簡單脫了粒,吃起來特別干硬,難以下咽。菜幾乎沒有,多是腌制的咸菜。那咸菜真是名副其實,除了特別咸,沒有其他味道。因家里人多,所以咸菜放了很多鹽,咸得發苦。我們吃一口飯,只敢用筷子挑一點點咸菜。飯菜根本沒油水,那時候村里殺了豬,最搶手的就是豬油。
現在物質豐饒了,吃的東西可謂五花八門,品類繁多。干凈整潔的菜市場里,從北方的山珍到南方的海味,凡天上飛的、水里游的、岸上走的,一切應有盡有。現在人對于吃,已不像我們小時候那樣滿足于吃飽了,人們更注重營養和健康,每餐葷素搭配。講究的人家,甚至每天的菜譜都不重樣。所以我年邁的老母親經常感嘆:“舊社會的地主家,也沒現在普通老百姓家吃得好。 ”
住——從低矮潮濕到花園綠意。改革開放前,房子只要能遮風擋雨就行。老百姓住的大都是“老三間”,不但陰冷潮濕,而且衛生條件極差。房子不僅要住人,還要放糧食。一到晚上,家里老鼠亂竄,“吱吱”亂叫。嚇得年幼的我們不敢入睡。而到了夏天,院子里牲畜的臭味簡直讓人窒息,蚊蠅到處亂飛。
而現在,各種花園式小區如雨后春筍般崛起,高樓大廈鱗次櫛比,各小區內綠意盎然,空氣清新宜人。電梯直接入戶,家里南北通透,寬敞明亮。詩人杜甫發自肺腑的吶喊:“安得廣廈千萬間”,在如今的盛世中華變成了現實。
行——由雙腳丈量變成四輪驅動。記得央視春晚小品《昨天,今天,明天》中,有一句笑點十足的話:“通訊基本靠吼,交通基本靠走,治安基本靠狗。 ”道出了改革開放前的普遍現象。那時候連像樣的公路都沒有,更別說車了。一般出門都是步行。印象中小時候最開心和最不開心的事情都是去外婆家。開心是因為慈愛的外婆肯定把平時不舍得吃的好東西都留給我們兄妹,不開心是因為要想吃到垂涎已久的零食必須步行十幾里路。對于10歲左右的小孩子來說,這是一段艱難的長途跋涉,往往會把雙腳走出水泡。
而現在,城鎮化建設日新月異,到處都是寬闊的公路。幾乎家家都有汽車了,一腳油門就能快速到達目的地。為了方便出行,我家買了一輛長安汽車。如今中國科技突飛猛進,國產車的性能不比進口車差,買國產車既能方便自己出行,又能為民族品牌盡綿薄之力,何樂而不為?
綜觀40年的發展歷程,改革開放給中國帶來了前所未有的輝煌。相信在黨的堅強領導下,乘著改革的春風,華夏兒女繼續擼起袖子加油干,中華民族偉大的強國夢、復興夢一定能早日實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