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2日,第24屆省運會在青島開幕,德州180余名健兒征戰田徑、乒乓球、羽毛球、游泳等17大項賽事。
10月26日,一項專業級體育產業盛會——中國·德州世界健身者大會即將拉開帷幕,旨在將體育、商業健身器材打造成德州一張靚麗的新名片。
隨著省運會、全運會等一系列賽事參與度的日漸提高,以及四國男籃挑戰賽、全國機器人運動大賽等大型賽事落戶德州,觀賽、參賽不僅改變了市民的日常生活方式,同時也有力地助推我市體育產業良性發展。
在會見第十三屆全運會我市體育健兒時,市委書記陳勇強調,要加快體育改革創新,促進群眾體育、競技體育和體育產業協調發展,構建政府、社會、市場共建共享的“大體育”格局。市委副書記、市長陳飛要求,要努力培養體育人才,發展競技體育,繁榮大眾體育,使德州成為活力之城,健康之城。
強競技,辦大賽,惠民生。圍繞“健康德州”“幸福德州”建設的戰略目標,我市把體育融入城市發展當中,群眾體育、競技體育、體育產業“三位一體”協調發展,致力打造一座“全民運動之城”。
擦亮德州體育城市名片
今年8月,在2018年雅加達亞運會女子輕量級四人單槳無舵手決賽中,德州走出的運動員郭淋淋代表中國出戰,奪得金牌。她曾先后獲得女子2000米四人單槳無舵手項目全國冠軍,亞洲冠軍,世界杯冠軍,世界錦標賽第三名的好成績。“我還年輕,還需要不斷努力、不斷進取,向老運動員學習,爭取拼進奧運會,為祖國爭光。”對于未來,郭淋淋充滿信心。
通過一組數據可窺見我市競技體育發展的路徑:在第九屆全運會上獲得金牌1枚,實現德州全運會金牌“零”突破;在第十屆全運會上獲得金牌1枚;在第十一屆全運會上獲得金牌4枚;在第十二屆全運會上獲得金牌1枚;在第十三屆全運會上,德州6名運動員在7個比賽項目上斬獲5金2銀,創造了德州新紀錄。值得注意的是,在第十三屆全運會上,田徑項目強勢崛起,包攬金牌3枚、銀牌1枚,創造了新的歷史。“近幾年,德州體育事業蓬勃發展,屢創佳績,凝聚了方方面面的力量。 ”德州市體育局相關負責人介紹,我市出臺了《關于加快德州市競技體育發展的若干意見》,與有關縣市區、學校和訓練基地簽訂目標責任書,為運動員在賽場上取得優異成績提供了制度保障。同時,不斷加大對市隊縣辦、市隊校辦、市隊社會辦的發展模式改革力度,在教練引進、資金扶持、跟蹤服務等方面重點幫扶。“今年競技體育工作制定了五大硬性指標,其中,發揮全市縣級體校作用,組建本縣市的競技隊伍;推進與省體校合作進程,在田徑、舉重、籃球、射箭等9個項目上達成戰略協議,拓寬競技體育發展路徑。 ”
2016年3月,在“紅雙喜·四環杯”全國少兒乒乓球比賽中,德州小將王吉軒用橫板雙面弧圈打法奪冠,這是我市乒乓球運動歷史上首次獲此殊榮。今年10歲的王吉軒,很早就接觸到這項運動。 2012年底,小吉軒被送到市青少年乒乓球訓練基地。 2014年,又被選入省乒乓球隊。“我的愿望是拿世界冠軍。”王吉軒說。
“問渠那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 ”為挖掘更多青少年的才能和潛力,德州市體育局聯合教育部門制定下發《關于在全市開展田徑、籃球、排球、乒乓球、羽毛球體育特色學校創建工作的通知》,推動廣大中小學全面普及田徑、籃球、排球、乒乓球、羽毛球等特色體育項目,滿足學生體育運動項目需求;開展中小學生校園體育聯賽,通過“賽場選馬”的方式選拔出真正的人才。目前,各縣市區全部建成體育運動學校。
數據顯示,在剛剛過去的一年中,德州運動員獲得省級及以上金牌12枚、銀牌12枚、銅牌6枚,競技體育實力穩中有升;中國圍棋文化名城和太極拳文化名城建設逐步深化,圍棋與太極拳已然成為德州閃亮的體育城市名片。
從競技運動到全民健身
“一個人可以跑得很快,但一群人可以跑得更遠。”隨著全民健身上升為國家戰略,體育正從專業化的競技運動,向發展群眾體育轉變。
在德州,一項家喻戶曉的全民賽事就是全民健身節,至今已經連續舉辦了15屆。一個個草根跑團作為此運動的中堅力量,引領全民健身的新時尚。
以人數最多的“德州悅跑團”為例,團內成員千余人,每人每天至少跑步10公里,活動往往會吸引眾多市民參與,其中不乏頭發花白的老人。這已經超出了簡單的鍛煉身體的范疇,他們是真正把運動看作生活的一部分。“通過跑步,市民不僅可以強身健體,更重要的是在這一過程中能與城市更好地互動,感受城市日新月異的變化。”“德州悅跑團”發起人之一王合路說。
近年來,諸如全國機器人運動大賽、龍舟邀請賽、全民健身節、全民健身運動會等大型群眾體育活動深入開展,掀起了全民健身一輪又一輪熱潮。據統計,目前我市比賽運動員和共享賽事群眾超過50萬人次。“這幾年最大的變化就是廣場建起來了,能鍛煉的設施多了,在家門口就能健身! ”家住德州運河經濟開發區56歲的吳敏感慨道,她年輕時就喜歡跳舞、扭秧歌,以前一有空就去市中心廣場運動,如今運河經濟開發區建起幾處文體廣場,讓周邊居民享受到“15分鐘健身圈”的便利。
健身去哪兒?這是全民健身亟待解決的瓶頸問題。群眾日益增長的健身需求與場地設施緊缺之間的矛盾,既是全民健身的痛點和難點,也是群眾體育工作的突破口。
群眾期盼什么就解決什么。過去一年中,全市新建了5處體育公園、10處健身廣場和997處農民體育健身工程;全市農村已建成全民健身場地設施5584處,覆蓋全市78%的農村社區,是2013年的2.8倍;全市共有各類社會體育組織378個,群眾就近就能找到所需的健身組織。
此外,我市還將場館開放助力全民健身。將籃球館、羽毛球館、乒乓球館、網球場和室外籃球場五大體育場館分時段免費向市民開放,實現每周開放時間不少于35小時,全年開放時間不少于330天。德城區體育中心、潤德健身中心等一大批公共體育場館和社會投資建設的體育場館也免費向群眾開放。
根據規劃,未來我市將以減河、岔河、運河為基礎,打造三河沿岸綠色體育健身休閑帶,確保縣市區全部建有“三個一”工程(一個公共體育場、一個全民健身活動中心、一個體育公園或健身廣場),鄉鎮(街道)普遍建有“兩個一”工程(一個全民健身活動中心或燈光籃球場、一個多功能運動場),行政村(社區)建成一個多功能的文體廣場,實現體育健身設施全覆蓋,縣級以上主城區建成“15分鐘健身圈”。
以體育產業助力新舊動能轉換
連續四年成功舉辦四國男籃挑戰賽,向世界宣傳了“中國德州”;連續三年舉辦“京津冀魯”龍舟邀請賽和市民龍舟大賽,為京津冀魯地區體育文化交流架起橋梁;承辦德州·神通杯第二屆全國機器人運動大賽,大大提高了德州“全民運動之城”的“能見度”。
10月26日至28日,一場專業級體育產業盛會——中國·德州世界健身者大會將在太陽能德州小鎮舉行。大會以“中國德州·世界體育”為主題,以“引領體育產業升級,倡導健康生活方式”為使命,旨在展示德州體育產業發展成果,促進國際國內體育產業交流,擴大招商引資規模,將體育、商業健身器材打造成德州一張靚麗的新名片。
市體育局相關負責人表示,影響力就是競爭力。放眼國內外,以賽事為載體加強城市對外形象宣傳的成功案例比比皆是:北京奧運會刷新世界對中國的認知、成功申辦冬奧會令張家口名聲大振、世界杯預選賽使中國足球福地沈陽聚焦國人眼球、世乒賽展示古城蘇州的活力……這些賽事擴大了城市的知名度與美譽度,有效提升了對外影響力。這樣有影響力的頂級賽事,將越來越多地出現在德州人的家門口。
“以賽為媒”擴大城市影響力的同時,德州體育將“以賽促產”打造城市體育新名片。譬如,泰山集團、友誼體育器材公司通過服務大型賽事活動,技術水平、管理水平、服務水平、產品檔次上升至國際一流水準,泰山制造更是成為“民族品牌,國人驕傲”;邁寶赫、寶德龍等公司在上海、武漢、廣州等地連續舉辦“中國健身產業峰會”,提高了企業影響力;臺灣美利達公司連續舉辦了六屆“美利達杯”中國·德州國際自行車邀請賽,美利達成為城市經濟新的增長點。
“產業強市,人人要有使命感。”該負責人表示,作為朝陽產業、“露天金礦”的體育產業,更應肩負起產業強市的重任。
體育賽事轉化為真金白銀,在德州已經成為現實。目前,全市體育器材生產經營企業已達200余家,規模以上企業80家,涉及競技用品、健身器材、服裝鞋帽、運動醫藥等多個領域。據不完全統計,2017年全市體育及相關產業收入近400億元,成為德州市新舊動能轉換的領跑者。
未來,我市將按照“一核、兩翼、多基地”的產業布局規劃,打造“世界體育裝備器材制造業基地”“國家體育科技創新示范市”和“國家級體育休閑養生基地”。到2020年,建成亞洲體育產業核心城市。經常參加體育鍛煉人數300萬,公共體育健身設施覆蓋率達100%。到2025年,力爭建成世界體育產業名城。
□本報見習記者 李榕 本報通訊員 竇新民 陳志博
德州——構建共建共享“大體育”格局
8月24日,德州走出的選手郭淋淋(右二)奪得2018年雅加達亞運會女子輕量級四人單槳無舵手決賽金牌(資料圖)
泰山瑞豹自行車榮登奧運賽場,實現中國自行車在夏季奧運會賽場上零的突破(資料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