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州新聞網訊(劉敏 王暉)不久前,成立于2008年的山東希成農業機械科技有限公司向第十屆“海洽會”報送了“馬鈴薯聯合收獲項目”人才與技術需求。經過近10年的發展,該公司已從名不見經傳的小企業成長為馬鈴薯機械行業的“航母級”企業。該公司總經理李學強說,公司跨越式發展正是得益于高端人才的引領,推動了企業從傳統制造向“智能創造”轉變。
兩年前,該企業引進的中國農業大學教授、“長江學者”李洪文,帶領6位博士進駐企業進行馬鈴薯機械智能化研究,累計獲授權專利28項,每年可為公司增加產值3000萬元以上,李洪文團隊獲得各級扶持1000余萬元。借助科技創新成果和核心技術的快速轉化,希成農機得到了社會資本的支持,投建了馬鈴薯智能化裝備研發及產業化項目。“對人才工作精準施策,打出組合拳,既要引院士博士,也要育能工巧匠。 ”樂陵市委組織部副部長杜志猛說,像樂陵百棗綱目引進濟南果品研究院吳茂玉院長,協助企業研發棗骨茶等新產品3種,讓廢棄棗核得到充分利用;飛達集團引進中國農業大學教授廖小軍,協助企業開展辣椒籽蛋白質提取項目;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專家龍國榮協助泰山體育集團研發全碳纖維自行車,獲得“國家工業設計金獎”等,就很有代表性。
與此同時,發揮農民夜校和樂陵大講堂的作用,已開展實用技術培訓260次以上,培育新型職業農民1.2萬人,一批新型職業農民涌現在廣袤田野中。開展“棗鄉英才”培養工程,評選2批56人,四年管理期內,每人可享受4500元的科研經費和生活補貼,還能免費健康體檢、外出休假療養等。
到今年上半年,樂陵全市共引進高層次創新創業人才118人,企業全職引進全日制本科生534人,而在2016年上半年,相關數據分別為32人和226人。在人才政策推動下,去年樂陵全市完成技改投入90億元,高新技術產業產值占比達到32.9%,科技進步貢獻率達到了60%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