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化改革強勢崛起潛力足——禹城經濟社會發展之改革創新篇
□白聰聰龐占英
產業發展,關鍵在創新。德州市政府黨組成員,德州高新區黨工委書記、管委會主任,禹城市委書記張安民指出,禹城這些年產業一直向微笑曲線兩端延伸,得益于創新的久久為功。兩個“久”的疊加,說明創新需摒棄短淺眼光,要有功成不必在我的心胸和善謀長遠的遠見與智慧。從上世紀60年代中科院、農科院在禹城市設立試驗站改堿治沙開始,創新基因就深深植根于這里。尤其是2015年,禹城市高新區成功晉升為山東省唯一一家設在縣級的國家高新區,開啟了禹城市創新驅動發展的新篇章。
以園區為引領,強化支撐建平臺。加快高新區“三次創業”步伐,投資16億元建設高新區綜合服務中心。加快推進投資28.5億元的中央創新區核心區,年內完成創新中心、工研院主體建設;同步業態培育,達成落地意向32家,億元以上5家。以企業為主體。禹創中心注冊科技型企業97家,實現納稅22家。 9家企業成為國家科技型中小微企業,3家企業入圍“山東百強高新技術企業”。新增山東省“專精特新”企業5家,百龍創園入選山東省瞪羚示范企業。新建成4家院士工作站,省級以上創新平臺達67家。 2個項目在省科學技術獎勵大會上獲獎,德州首位。
集聚要素引人才,新出臺“大禹英才”認定、引進人才購房補貼辦法等7個人才政策,把6月19日確定為禹城創新人才日,已引進21家高校院所的26個團隊,集聚高層次人才129人,其中院士8人、泰山學者和泰山產業領軍人才15人。連續6年召開科技人才表彰大會,今年發放創新創業各類獎金3800萬元,創歷年之最。
深化改革優環境。全面深化市權縣用、相對集中行政許可權、一次辦好等體制改革,重點抓好全省證照分離改革試點,在德州首家實現不動產登記“一窗受理”。持續推進“進解促”改革,為“三航”企業提供過橋資金3.04億元。設立10億元新舊動能轉換基金,定向投資新能源裝備產業園內的新能源、新材料企業,助推動能轉換。
做大改革優勢。扎實做好農村土地征收、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入市、宅基地制度改革試點工作,頒發全省第一本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不動產權證書,破題掛鉤結余指標跨市交易。加快“兩區同建”挖潛土地步伐,積極推動土地指標跨市交易,為鄉村振興夯實財力支持。做強內生動力,被確定為2018年全國一二三產融合發展先導區,成為首批省級農業對外開放合作實驗區。打造“N+5+12”立體農業體系,推進“一優三改”(建立優質小麥種植基地,推廣糧改豆、糧改飼、糧改菜),發展優質訂單小麥20萬畝、優質大豆6萬畝。總投資20億元、占地2.5萬畝的恩雨生態科技農業園綜合體正全力爭創國家級田園綜合體;東君乳業投資29.3億元建設高端乳品、萬頭奶牛牧場、君君乳酪3個項目,成為亞洲最大的乳酪生產基地。做美宜居鄉村。持續抓好房寺鎮中德小鎮、倫鎮三產融合小鎮、辛店鎮奶牛小鎮、梁家鎮高鐵小鎮、莒鎮物流小鎮5個特色小鎮建設,新建續建農村社區10個,搬遷村莊20個,已建成社區全部落實“五化八通八有”標準。
成功申報“農村人居環境整治示范縣”;辛店鎮被評為全省鄉村振興“十百千”工程示范鄉、全省“美麗宜居小鎮”;房寺鎮再次入選全國綜合實力千強鎮,前進18位;梁河社區、大秦村被評為全省“美麗宜居村莊”;梁河社區入選省級鄉村振興示范社區,德州唯一。發揮移風易俗連續5次全省前3、連續7次德州第一優勢,更加深入推進“四德工程”、移風易俗,塑造鄉村德治秩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