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紀委派駐臨邑縣臨邑鎮后龐村黨支部書記牛德鋒,抓隊伍強班子、改善村容村貌、建大棚引產業——
“牛書記、愛老鄉,老鄉的事放心上;立村碑、建橋梁、扒破屋、拆舊墻;清垃圾、治坑塘,綠化樹種兩旁......” 10月28日,記者剛一走進后龐村,就聽到村民用順口溜夸贊牛德鋒。后龐村是省定貧困村,以前道路坑洼不平,“晴天一身土、雨天一身泥”。如今,村莊道路平整、墻壁雪白、綠樹成行,文化廣場、綠地公園一應俱全,成為了周邊群眾羨慕的美麗村莊。
先拔掉思想的“窮根”,激發干部群眾的向富向美之心
剛來后龐村時,村里的黨建工作幾乎處于停滯狀態,村“兩委”班子成員思想渙散,發展沒思路,增收沒門路。牛德鋒意識到,要想改變一個村莊的面貌首先要從改變干部群眾的思想認識抓起,拔掉思想深處的“窮根”。
后龐村共116戶、448人,黨員只有9人,平均年齡超過了60歲,年齡最大的70歲,年齡最小的49歲,村“兩委”班子思想保守,致富能力弱,村集體沒有收入,村莊各項事業發展舉步維艱。
牛德鋒來到后龐村,先后組織召開了8次黨員大會,制訂完善了集體學習、民主議事等制度,每月開展主題黨員日活動,組織黨員重溫入黨誓詞、交納黨費,開展黨性教育等活動。
針對每一名黨員的情況,牛德鋒都給任務、壓擔子,激發他們干事創業的積極性,增強黨員的榮譽感和責任感。 49歲的黨員劉金良被黨支部任命為后龐村美麗鄉村建設總負責人,發動群眾自覺清理門前雜物,拆除私搭亂建的房屋。
為實現黨支部長久發展,牛德鋒積極培養入黨積極分子,目前,發展預備黨員1名,培養入黨積極分子2名。“牛書記像一個火種,點燃大家心中干事奉獻的激情,現在全村黨員干部凝聚力也越來越強,俺們越干越有勁了。”后龐村委會主任龐傳勇說。
打響村容村貌治理攻堅戰,讓村莊在最短時間內美起來
“破破爛爛建不成文明村、富裕村,干部帶頭,全村群眾齊上陣,大打一場村容村貌治理攻堅戰。村里剛建了綠地公園,是村民娛樂休閑的好去處。家家戶戶都對門前的柴草、雜物進行了清理。”牛德鋒介紹說。
為改變村莊的面貌,牛德鋒聘請了濟南園林設計研究院和湖北滕翔園林古建有限公司對后龐村進行設計規劃,還組織村民到周邊先進村進行參觀學習。在一個多月的時間里,村民自覺整理村內及周邊閑散地57畝、坑塘23畝,拆除了7處土坯危房。村內邊角土地種上了國槐、紫葉李、白蠟等綠化苗木,粉刷墻面11000余平方米,繪制宣傳畫、標語30余幅,共550平方米,修建村內道路2公里,繪就了“村中有景、景中有畫、畫中有意”的鄉村美景。
對這場轟轟烈烈的環境衛生整治行動,群眾由最初的置疑、個別人因為利益受損而抵制,逐漸轉變為認可度越來越高、主動參與,群眾的思想觀念有了根本性轉變。“村里要整體規劃,是俺們村的大好事,我家的那幾棵樹礙事了,我就親自砍了,絕不能拖全村的后腿。 ”村民劉崇剛說。
環境美了,群眾臉上的笑容也增多了。村民紛紛拍照留念,發微信朋友圈。“半年沒回來,村里真是大變樣。 ”一位從外地回家探親的村民感慨道。
發展“美麗經濟”,致力打造生態致富產業
美麗村莊要發展“美麗經濟”。自上任以來,牛德鋒一直琢磨后龐村產業發展問題。沒有產業支撐,美麗村莊建設就是無源之水、無本之木,而后龐村種植結構單一、村集體無收入,如何突破?經過深入調研和反復醞釀,牛德鋒決定先從恢復發展后龐村的葡萄種植產業抓起。
要想富先修路。后龐村有種植葡萄的傳統,但由于村里的道路年久失修,坑洼不平,村里的葡萄成熟了也不能及時運出去,使村民叫苦不迭。為改變這種局面,牛德鋒積極協調有關部門籌資幫助村里修繕了村內道路。
后龐村下水管道因年代久遠,老化嚴重,跑水漏水現象時常發生。為了從根本上解決這個問題,牛德鋒積極與縣水利部門、鎮政府協商溝通,為全村更換了自來水管線,還鋪設了下水道管網,得到村民的一致稱贊。
路通了,民心順了。牛德鋒決定引進葡萄新品種、新技術,改變傳統種植方式。為此,由村“兩委”班子牽頭成立了臨邑興龐果蔬種植專業合作社,以村委會名義流轉土地50畝,建設了紅寶石葡萄和黃金菊種植基地,與棲霞市綠禾農業科技有限公司簽訂葡萄保護價回收合同,確保穩定增收。“今年4月,我們定植37畝紅寶石葡萄,目前,長勢良好,預計明年可以收獲,畝產1500公斤左右,按照保護價每公斤6元計算,每畝收益在5000元以上,年純收入可達20萬元,不僅帶動了群眾致富,還增加了村集體收入。 ”牛德鋒說。
除了發展葡萄種植產業外,牛德鋒還謀劃了“美麗經濟”,聘請了濟南園林集團景觀設計有限公司,對村莊進行了系統設計,在村西規劃了一處園林景觀休閑廣場,在村主要干道規劃了林果“美麗經濟”長廊,利用整理出的57畝閑散地大力發展苗木產業。“我們把‘美麗經濟’和‘美麗庭院’緊密結合起來,讓各家各戶把院前屋后清理出來的空閑地全部種植綠化喬木,由村集體統一采購苗木、統一銷售、統一管理,營造有綠有景、有花有果的美麗景象,到明年春天村莊會更加美麗。 ”牛德鋒充滿信心地說。
牛德鋒還利用省扶貧專項資金,投資60多萬元規劃建設了2個新型抗風日光暖棚,準備采取出租的方式,引進致富能手經營,產生示范帶動作用,使村集體增加一份穩定收入。
□本報記者楊德林本報通訊員任清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