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我市出臺《關于激勵干部擔當作為完善容錯糾錯機制的實施辦法》,亮明為擔當者擔當,讓干事者無憂的鮮明態度,激發干部干事創業激情。
采訪時發現,部分基層干部遇事左顧右盼,信奉“中間主義”,對上級布置的工作總是“一慢二看三落實”,缺少干事創業的主動性。當前,改革進入攻堅期,擺在我們面前的有很多“臘子口”“婁山關”,需要敢闖、敢拼、敢破、敢立的精神,甚至需要突破某些條條框框的魄力,從脫貧攻堅、新舊動能轉換到“一次辦好”改革,無不如此。改革開放40年來,摸著石頭過河是重要的經驗之一,基層干部更需要根據實際創造性開展工作,如此才能真正將改革進行到底。當然,摸石過河也有可能被石頭“硌著腳”,在改革創新、破解難題、先行先試中,未達到預期效果,甚至有曲折反復,難以避免。如果只允許成功,不允許失敗,這本身就違背改革規律,我市出臺容錯糾錯機制,就是給基層干部消除顧慮,讓他們敢闖敢試。
容錯糾錯機制堅持“三個區分開來”,既嚴守紀律底線,懲處違紀者、問責不為者,又旗幟鮮明地為擔當者擔當、為改革創新者撐腰,既懲戒違紀違法的“有心之過”,又包容改革探索的“無心之失”,在給干部念“緊箍咒”的同時,還貼上“護身符”,真正把敢闖敢試、敢于擔當的干部潛能激發出來。對胡干蠻干、打著干事旗號違規違紀者要注意甄別、嚴肅查處,決不姑息。
當前,我市發展正處于爬坡過坎、滾石上山的關鍵時期,呈現速度換擋、動能轉換、質量向好的特點。在這一階段,比的就是誰更有擔當、誰更有定力、誰更能吃苦。實踐證明,干與不干大不一樣,積極主動地干與被動消極地干,成效天差地別。各級干部要發揚敢于啃“硬骨頭”、敢于涉險灘的改革精神,把使命放在心上、把責任扛在肩上,擼起袖子加油干,實現鼓勵創新、寬容挫折、容忍失敗、推進改革的目的。
□張明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