構建與產業發展匹配的人才結構,激發創新創業活力——慶云:靶向引才精準發力
慶云縣與山東農業大學簽署戰略合作協議(資料圖)
山東天慶科技發展有限公司技術人員進行水樣分析對比試驗
□本報記者鄧靜本報通訊員張秀葵王凡存吳海燕
近日,位于慶云縣的大國重器自動化設備(山東)股份有限公司與德國專家克勞斯·席林正式簽訂離岸研發基地合作協議。早在3年前,雙方就開始合作,對于此次簽約,大國重器公司總經理范克健說:“這標志著雙方從單純的技術指導升級為戰略合作伙伴。 ”
慶云縣牢固樹立創新驅動、人才優先發展的理念,破除體制機制障礙、創新升級人才政策,構建與產業發展相匹配的人才結構,激發了創新創業活力。今年以來,該縣新增戰略性新興產業企業100余家,高新技術投資占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比重增長28%,較去年上升14個百分點。
精準破癥結讓人才工作“熱”起來
政策是否精準,關系人才工作質量的高低。曾經,慶云縣基層鄉鎮引不來人才、教育衛生等系統留不住人才。走訪調研、深刻反思,縣委、縣政府意識到,人才政策針對性不強,真金白銀硬投入不足是癥結所在。
2016年,慶云縣《助力鄉村振興加快新舊動能轉換人才支撐十大工程》出臺,明確通過實施高端人才引育工程、產業人才集聚工程、企業家培樹工程、技能人才培養工程、鄉村人才培樹工程等十大工程,著力引進一批產業亟需高端人才,培育一批鄉村技能人才和新型職業農民。
對比之前出臺的人才政策,人才支撐十大工程更加突出效益性。比如,規定對轉化到生產過程中并產生一定經濟效益的國家發明專利,給予的獎勵資金比沒有產生任何經濟效益的發明專利要多。“我們旨在完善以業績為核心、以貢獻為標尺、以體現價值為根本、以維護人才權益為基礎的激勵分配機制。”慶云縣委副書記、縣長孫洪昌表示。
40萬元、160萬元、350萬元,自2016年以來,慶云縣人才獎勵資金發放額度連年大幅度上漲。今年,人才支出占財政支出的比例達5.82%,位居全市第四。目前,縣財政每年安排不低于5000萬元的科技人才工作專項經費,用于引進人才、企業設立科研平臺、科研成果轉化、評選“慶云英才”等方面的資助。
用好考核“指揮棒”,激發引才積極性。縣委縣政府與30個人才工作領導小組成員單位簽訂責任狀,細化清單,量化任務,一周一調度,一月一通報。人才工作情況被納入年度目標進行全面考核。
精準施策、不吝投入,讓慶云人才工作“這壺水”燒熱了。各部門以政策調整為契機,狠抓工作落實。今年,在科研平臺載體建設上,慶云縣科技局成功申報3個院士工作站、3個省級眾創空間,增幅位列全市第一。“只有樹立精準發力意識,人才工作、人才政策才能成為推動各項工作的利器。”慶云縣委書記王曉東說。目前,慶云縣已對接引進“兩院”院士、泰山學者等在內的高層次人才200余人,是歷史存量的6倍;引進117名企業一線技能型人才。
普惠新政發力引才企業站“前臺”
既獎院士博士,也獎能工巧匠,圍繞經濟社會發展對人才多元化需求,慶云縣打造了金字塔式的人才平臺體系。這一點,在《助力鄉村振興加快新舊動能轉換人才支撐十大工程》中體現得極為明顯。上至頂尖專家,下至一線技術工人,都有具體的獎勵扶持政策,并且涉及基礎人才的內容占了很大比例。全面實施引才普惠新政,這極大激發了企業招才引智的主動性、積極性。
此前,慶云縣委組織部工作人員在走訪調研中發現,一方面,因為產業優勢不突出,很多產業對高層次人才的吸引力不強;另一方面,一些鄉鎮花大力氣引進了很多急需的本科畢業生或一線技能型工人,但這些人才卻不在政策覆蓋范圍內,得不到相應認可激勵,很難留下。此次推出的人才支撐十大工程改變了這種局面,普惠新政讓更多的基礎性人才被納入獎勵范圍,構建起政府引導、市場主導的人才工作機制,讓企業、學校、醫院等用人主體在引才工作中站到“前臺”。
今年3月9日,在慶云縣人才工作會議上,山東天慶科技發展有限公司因連續引進多名優秀人才受到縣委縣政府表彰,同時,由于企業在2017年獲得5項國家發明專利,在這次會議上獲獎勵10萬元。
通過多年堅持不懈引進人才,天慶科技公司培養了一支優秀的研發和技術服務隊伍。公司總經理王福平表示:“市縣兩級出臺的人才政策,也為我們引進人才提供了幫助。對到企業工作的碩士研究生,德州市級補貼是每年24000元,慶云縣級補貼是每年20000元,加上工資,收入高于同期參加工作的公務員,對年輕人到企業工作是很大的鼓勵。 ”目前,碩士研究生進入天慶科技,試用期月薪為5000元,試用期滿,根據崗位和承擔的業務,會有大幅上調。同時,公司為他們提供80多平方米的住房,連續工作滿5年后,會為其辦理產權過戶手續,房子歸個人所有。“需要什么人才,給什么待遇,應該市場說了算。 ”慶云縣委常委、組織部長劉吉軍說。如今,在慶云,引才企業競相站“前臺”,包括天慶科技、航天睿特、沃森農業、新范式農場等在內的18家企業和合作社自發建設了人才公寓。
產才融合打造高黏性引才環境
12月6日一大早,山東農業大學掛職慶云縣副縣長李勇便奔赴徐園子鄉調研,這樣的調研,還將持續一個多月。“我打算走遍慶云的所有鄉鎮,為打造鄉村振興齊魯樣板探索慶云經驗。在這里工作,我的所學有了用武之地,每天感覺有使不完的勁。 ”
今年7月,山東農業大學與慶云縣簽署戰略合作協議,雙方將合作共建山東農業大學服務鄉村振興慶云綜合試驗區、山東農業大學鄉村振興研究院分院、山東農業大學繼續教育學院分院、山東農業大學科技成果轉移轉化基地、山東農業大學教學科研實踐育人基地。“一區兩院兩基地”是慶云縣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智力支撐平臺。為把合作落到實處,1個月前,李勇掛職該縣科技副縣長,每周一至周五,他都吃住在慶縣,跑鄉鎮進村莊,成了不折不扣的“專職副縣長”。
人才引得來,用得好,才能留得住。為此,慶云縣全力實施平臺載體提升戰略,助力優勢產業發展,實現以產引才、以才促產、產才融合。
去年11月,慶云縣高創中心入選省級科技企業孵化器,成為齊河縣、德州經濟技術開發區后,我市第三個入選縣。高創中心建筑面積1.5萬平方米,為用人單位及各層次人才打造企業招聘、職業介紹、法律援助、就業服務和創業幫扶于一體的綜合服務平臺,并設立5000萬元的創業投資引導基金和300萬元的孵化資金。目前,中心已引進先進制造、電子信息等領域40余家入孵企業。
在大力實施“一企一平臺”建設工程的同時,慶云縣遵循“不求所有、但求所用”的用人政策,組建起“百名專家人才庫”。目前已有農業、經濟、衛生等9個領域180余名高層次人才入庫。
搭平臺,引人才,助力了慶云縣優勢產業提檔升級。借力與克勞斯·席林的合作,大國重器自動化設備(山東)股份有限公司成功創建省級“機器人檢驗檢測”服務平臺。今年雙方合作研發的六軸機器人已經批量生產,訂單供不應求。“人才與產業相輔相成、互相促進。人才集聚會提供更多要素資源,形成產業優勢,人才在這種環境下也更容易出成果,從而吸引更多人才。因此,‘產才融合’是引才的重要途徑。今后的工作中,我們會圍繞產業鏈打造人才鏈,提高引進人才與本地產業發展的契合度,打造高黏性引才環境。 ”王曉東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