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鄧靜井璐本報通訊員張秀葵王凡存劉如連
“干部隊伍上下齊心,敢擔當、善作為,就沒有過不去的坎兒、戰勝不了的困難。 ”12月21日,慶云縣渤海路街道黨工委書記李洪偉說。李洪偉的感慨源自兩年多來的棚改實踐。
渤海路街道地處縣城中心區,下轄51個社區(村)。伴隨城市改貌進程的推進,棚戶區改造工作拉開序幕。憑借一支敢打硬仗、善打硬仗、能打贏硬仗的鐵軍隊伍,在棚戶區改造工作中,渤海路街道啃下了不少“硬骨頭”。
黨建領航、嚴管厚愛,提振隊伍精氣神
作為棚戶區改造、拆違治亂、項目遷占的主戰場,渤海路街道承擔的硬任務多、敏感度高,處理稍有不慎,極易引發群體事件。
打硬仗要靠鐵軍。渤海路街道始終抓住提振干部隊伍精氣神這個關鍵,以黨建為引領,將嚴管厚愛融入日常工作的點點滴滴,進一步完善約束機制、強化激勵支持,切實凝聚起干部干事創業的正能量。
今年3月,渤海路街道黨員全員培訓讓不少黨員受到觸動。在街道黨建文化教育中心,737名70周歲以下黨員,分16個班次,接受了培訓。本以為只是一場普通的培訓。然而,培訓結束后,街道通報批評了組織黨員培訓不力的村黨支部書記、不遵守紀律的黨員,又組織因事未參加培訓的26名黨員進行了補訓。“思想上松一寸,行動上就會散一尺。嚴格培訓絕不是走過場、搞形式,而是通過理想信念教育,時時擰緊從嚴治黨的‘總開關’,防止思想松、行動散。這樣的全員培訓,以后我們計劃每年至少開展兩次。”渤海路街道黨工委副書記崔長旺說。
“不講具體工作,講家庭和諧之道;不講大道理,講如何做人做事”,街道機關經常會召開這種類似“拉家常”的全體人員大會,這種別開生面的大會,在潛移默化中把正能量傳遞給每個人,無形中也將對黨員干部的監督擴展到“八小時”之外。
抓早抓小,挺紀在前。 2018年以來,街道共有7名村干部、1名機關黨員受到黨紀處分,3名村干部被扣發工資、4名機關干部受到通報批評。防止了“小毛病”變成“大問題”。
一系列真管真嚴、長管長嚴、敢管敢嚴的有效舉措,引導黨員認清自己的使命和責任,從而自覺用黨規黨紀規范自己的言行。在渤海路街道黨員干部眼里,《渤海路街道機關制度》《村“兩委”干部工作制度》《村“兩委”干部動態管理辦法》《居委會主任、村支部書記及網格員述職考核辦法》等一系列制度,不是束縛手腳的條條框框,而是有溫度的“護身符”,守紀律、講規矩成為自覺。
著重樹立重實績、重實干的選人用人導向,堅持一線培養錘煉干部,讓敢擔當、善作為的干部有舞臺、受褒獎。整個街道被劃分為7個管區,由班子成員分別擔任管區書記、主任,形成管區書記、主任、片長、村干部四級聯動管理機制,街道機關三分之一的力量下沉到工作一線。劉會勇是街道出了名的“勞模”,他做事認真仔細、原則性強、有韌勁。自從被推舉到棚改一線后,他干勁十足,經常主動攬下最難的任務。
細之又細做好人文關懷是街道凝聚人心的又一法寶。記者了解到這樣一個小故事,一名工作人員因腿部疾病不能下蹲,上班期間,為避免上廁所,從來不敢喝水。街道領導了解到這一情況后,專門派人為她安裝了座便式馬桶。
嚴管厚愛下,街道1190名黨員凝聚成一個強大的“活力場”。“大家心往一處想、勁兒往一處使。雖然每天工作很忙、很累,但心里很痛快。”街道黨政辦副主任劉如連說。
橫下一條心、擰成一股繩,堅決啃下“硬骨頭”
2017年1月,慶云縣啟動棚改工作。力度之大、范圍之廣,在該縣歷史上是首次。 20余個村莊被列入計劃的渤海路街道首當其沖。當時,李洪偉剛剛上任5個月,他和整個班子面臨巨大考驗。
多方考量后,渤海路街道把棚改第一站定在了縣城中心村——柳家村。李洪偉掛帥指揮長,挑選30余名精兵強將組成棚改工作組。為及時了解民意、化解難題,棚改指揮部設在了柳家村委會。大家深知,第一場硬仗能否打贏,對全縣棚改工作能否順利推進意義重大,只能成功,不能失敗。
柳家村有407戶、437套住房,涉及百姓近1500人。村民固土重遷,入戶階段,工作人員屢屢碰釘子,吃閉門羹、聽冷言冷語是常事。寒冬臘月天,一些村民把工作人員拒之門外長達一兩個小時。“你能和他翻臉嗎?不能!不然,會激化矛盾,后面的工作根本沒法開展。 ”說起這些,棚改工作組成員臉上沒有氣憤,而是不達目的不罷休的堅毅。
30余名工作組人員,反復給村民講政策,算環境賬、算經濟賬、算生活質量賬。一次不行兩次,一天不行兩天。曾經有一名工作人員在給村民打電話溝通時,同事有意計數,20分鐘內,工作人員叫了56聲“大姨”。村民感冒了,工作人員就買來藥、端來熱水,送到村民嘴邊;買來菜到村民家中做飯,邊吃邊做工作……最多的時候,得反復跑30多趟做一戶的工作。
一個多月的辛勞后,棚改工作組逐漸打開了工作局面,柳家村的搬遷意愿率達80%以上。然而,在正式簽訂拆遷協議的前一天,200余名村民“圍占”了棚改指揮部。“我家祖祖輩輩都住在這兒,咋能說拆就拆!”“住樓房有什么好,我就覺著住平房舒服。 ”……村民你一言我一語,紛紛提出異議。李洪偉讓村民選出40名代表提意見,工作人員一方面深入闡明政策,分析棚改好處,另一方面安撫不冷靜群眾。
4個小時的耐心講解勸導后,群眾的抵觸情緒消除了。正式簽訂協議第一天,柳家村簽訂協議率超過83%,三天時間,整個柳家村全部簽訂拆遷協議。棚改攻堅首戰告捷,鼓舞了士氣,提振了干部參與棚改的信心。
還沒來得及松口氣,一場更大的硬仗擺在了棚改工作組面前。解集村是第二個棚改村,該村是老鄉鎮駐地,人員關系錯綜復雜。部分村民的補償標準期望值過高,或是千方百計托關系,或是抱定等待強拆的決心。面對“說情風”“關照風”和各種不正當要求,工作人員堅決予以回絕。
正式簽訂拆遷協議的第一天,全村只有13戶簽約。工作組頂著巨大壓力,堅持“一把尺子量到底”,歷時兩個月,全村381戶村民全部簽約。“除了如何安置補償,老百姓最希望知道棚改政策是否公平、公正、公開,我們堅決不能讓弱勢群體吃虧,堅決不能讓釘子戶沾光。 ”街道人大工委副主任、棚改拆遷安置辦公室主任王莉說。
最大限度維護拆遷戶的利益,才能在拆遷工作中贏得最大多數人的理解、支持。崔長旺負責管區的村里,有一戶村民與村“兩委”有宅基糾紛。 15年來,該村民多次為此事上訪,面對拆遷,他表示,如果不解決宅基問題,自己堅決不簽字。崔長旺承諾,只要不違反相關政策,一定為他解決好。在向村里了解了事情的來龍去脈、多方調解后,事情最終得到圓滿解決。看到工作組的誠意,該村民二話沒說,立即簽字。像這樣全力保障村民利益的例子不勝枚舉。
走遍千家萬戶、說盡千言萬語、想盡千方百計。棚改攻堅期間,工作組人員常常早晨7點上班,凌晨2點回家。歷時兩年,圓滿完成了既定村莊的棚改任務。
團結和諧、甘于奉獻,干部“不待揚鞭自奮蹄”
棚改,凝聚了人心,為街道培養了一支團結和諧、敢打硬仗的鐵軍。“攻克了棚改難題,在街道黨員干部眼里,其他一切困難都不再是困難。 ”作為這支隊伍的領頭人,李洪偉深有感觸。
領導干部身先士卒、率先垂范是帶出過硬隊伍的關鍵。棚改期間,李洪偉總是最早一個來,最晚一個走。他曾連續工作30個小時沒合眼。李洪偉的哥哥背著他在自家院內建起了四間房,但該村已列入城市區規劃范圍,不允許私自建設。勸說無效后,李洪偉硬是組織機械扒掉了哥哥花7萬元蓋起來的新房。看到這,村內其他兩戶村民主動拆除了私搭亂建的建筑。“不管是誰的房子,只要不經審批,都要一視同仁,必須拆。 ”李洪偉堅定地說。
杜建峰連續45天不回家,每天工作到凌晨兩點,一度精神恍惚,險些暈倒。媳婦帶著哭鬧的兒子來指揮部找他時,兒子摟著杜建峰的脖子死活不撒手。
劉福民患有糖尿病,他每天帶著針藥,自己打完針后,繼續沒白沒黑地工作。
26歲的張森堅守棚改一線,新談的女朋友跟他分手。他絲毫不后悔,卻說:“不理解咱街道工作,將來肯定不是個好妻子。 ”
這樣的典型事例還有很多。棚改一線黨員干部的不易,留守機關的后方人員看在眼里,疼在心里。今年3月27日晚上23點58分,東周村最后一戶居民簽訂征遷協議,僅有5天的獎勵補助期內,東周村實現簽約率100%。消息傳來,留守機關的工作人員同樣喜極而泣。棚改過程中,無論是堅守一線,還是留守后方,大家一起哭,一起笑。后方人員自覺干好手頭工作,創建衛生城市、清河行動、推廣清潔煤……每一項工作都落地有聲。人人都說“不能再給棚改一線的兄弟姐妹添亂了”。
有了集體榮譽感、歸屬感,隊伍就有了凝聚力、進取心。如今,走進渤海路街道,一切井然有序,緊張忙碌,人人帶著一股子向上的精氣神,呈現出“不待揚鞭自奮蹄”的工作局面。
“敢于擔當,事競一流”的街道精神成為人人踐行的自覺行動。 2017年慶云縣創新引領綠色發展綜合考核中,渤海路街道獲得8項集體榮譽,9人獲得先進個人或優秀個人榮譽稱號。街道干部隊伍獲得優秀團隊稱號,被記集體三等功一次。
渤海路街道:攻堅一線塑鐵軍
渤海路街道新建成的棚戶區改造回遷小區——盛世祥龍
李洪偉(左二)到中石小學調研學校遷占問題(資料圖)
柳家村棚改村民正在抽簽選房